完善区域开放格局,西部将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


作者:刘慧    时间:2012-06-08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6月7日在北京开幕,引发各界对建立成员国自由贸易区的猜想。在我国整体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推进西部地区沿边开放开发,与周边国家加强跨境经济合作,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将成为西部地区的整体战略布局。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内部人士获悉,各部委正在对沿边省份展开密集调研。与此同时,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等八部委日前也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完善区域开放格局,加快沿边开放步伐。

  跨境合作

  鼓励与东部共建开发区

  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区市,面积占全国的71.4%。其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公里,与周边14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是我国通往中亚、南亚、东南亚以及俄罗斯、蒙古的重要通道,地缘优势突出。

  《意见》指出,要拓展沿边省区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领域和空间,建设若干面向毗邻地区的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构筑特色鲜明的陆路开放经济带。支持开放开发试验区发展,加快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

  事实上,西部各省在与周边国家合作方面已经做出尝试。去年9月,新加坡——四川创新科技园在成都揭牌,双方将以新一代技术、生物医药、低碳环保等高端产业为重点,构建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园区。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将发展综合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新疆对中亚开放最早,霍尔果斯也在建设中哈国际贸易中心。

  早在前几年,就有专家呼吁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成都、西安、昆明、南宁等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推动宁夏形成我国面向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开放的窗口。时至今日,各部委的密集调研或预示着西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即将成型,西部的开放也将把西部大开发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意见》指出,将吸引装备制造、汽车、纺织、电子信息、生物等产业转移,鼓励东部地区与内陆地区共建开发区,形成若干国际加工制造基地和外向型产业集群。加强内陆开放通道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支撑能力。

  因地制宜

  生态补偿实现法制化

  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实施12年,东西部的经济差距仍在拉大,有些地区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产业发展不具规模等突出问题仍然存在,但西部的优势在于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

  除了成渝、关中等重点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西部“十二五”规划》提出开发布局要因地制宜,重点经济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两手抓”;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今年4月,我国首部《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获国务院批准,陕甘宁革命老区是能源的聚集区,也是西部大开发扶持的重点区域,开发潜力很大。不容忽视的是,革命老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