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服务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以高于同期广东GDP年均增长的增速,“十一五”期间,广东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40.6%,年均拉动生产总值增长5个百分点。这为广东服务贸易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广东服务贸易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规模快速扩大,进出口总额保持顺差。近年来,广东省服务贸易增速较快,规模不断扩大。2006至2010年,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88.6亿美元增加到608.2亿美元,年均增长34.0%。2011年广东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884.94亿美元,同比增长45.16%。其中出口439.76亿美元,同比增长42.10%;进口445.18亿美元,同比增长48.32%,贸易逆差5.42亿美元。目前,广东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排位居全国第三。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统计,今年1~3月,广东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50.70亿美元,同比增长36.73%。其中,出口126.38亿美元,增长33.80%;进口124.32亿美元,增长39.85%,实现贸易顺差2.06亿美元。
二是业态全面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广东省传统服务贸易和现代服务业都得到较好发展。建筑、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发展迅速,咨询、软件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2011年,广东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2%,业务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东服务外包以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为主,业务流程外包发展势头良好,承接研发外包成为新热点。
三是市场结构相对集中,合作对象趋于多元。多年来,广东依靠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不断完善粤港澳服务产业链,强化服务贸易企业之间的合作,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美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或地区是广东最主要的服务贸易伙伴,进出口市场合计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六成左右。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投资广东的商业流通业、餐饮业、银行业、保险业、物流业等。
四是吸收外资步伐加快,跨国企业成贸易主体。2011年,广东省服务业(第三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135.0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金额84.8亿美元,分别增长16.3%和6.5%。从行业分布来看,服务业利用外资从最初只在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等三大行业,而目前,外商投资除了社会公共管理服务外,已遍布几乎所有的服务行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已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广东省服务贸易已确立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一是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持续优化。继续扩大运输、旅游、商业服务等传统优势行业的服务贸易出口,加快金融、保险、通讯,以及咨询、文化、中医药、服务外包、计算机与信息等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服务行业的对外贸易。确保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力争2015年服务贸易额与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1:5。
二是商业存在等服务贸易形式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主动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进一步吸引国际先进企业集团投资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推动运输、旅游、金融、咨询、文化、服务外包等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引导并鼓励海外优秀人才前来创业投资。同时,大力推动广东省有实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开展对外服务领域投资,全力推进以劳务派遣、设备安装等形式的对外服务,扩大广东省自然人移动类别的服务贸易。
三是优化服务贸易行业布局,整体打造“广东服务”新品牌。建立以广州、深圳为“双核心”,珠江三角洲其它城市为重点,粤东西北地区若干服务贸易功能区为依托,以粤港澳台紧密合作为支撑的内外资互动发展,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贸易空间布局。广州市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与佛山联手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创建亚太金融后援服务基地。深圳市发挥直接连接香港的优势,推进深港服务贸易深度合作,共建深港两地的金融、物流、旅游、互联网、文化创意、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贸易中心。粤东西北地区则以发展成旅游业服务贸易基地作为重点布局。进一步拓展与世界各相关国家(地区)的服务贸易,铸造“广东服务”品牌。
四是全面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2011年8月,李克强副总理在香港参加发展论坛时指出:要大幅提高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开放水平;切实扩大CEPA的受惠面,继续在广东等省先行先试;到“十二五”期末,通过CEPA,基本实现内地和香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粤港澳基本形成一体化的区域服务市场,成为在国内外具备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产业带和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广东与港澳地区之间的服务贸易处于低壁垒水平,服务机构跨境互设基本无障碍、趋于自由化,绝大部分行业的服务提供者从业资格实现互认,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更为完善。
来源:国际商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