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在数年以前,高清电视、智能手机、电视机顶盒、可携式媒体播放器、影音解码器等高端智能产品的核心部件几乎都是国外的产品,如今这些核心部件以及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水平大幅提高,带动了相关产业竞争实力整体跃升。这种突破性的变化是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带来的。
在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承接了一批重要项目,目前已有27项课题提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统计已经形成销售收入134亿元,有力地巩固和增强了中关村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带动了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撑了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发挥了高端引领作用。
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凸显
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梁胜介绍,“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和“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4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自2008年年底开始实施以来,北京地区课题立项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均居全国首位,其中落地在中关村示范区的项目超过70%。
由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克的是具有全局性、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因此,中关村企业承接上述4个科技重大专项,使其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优势更加突出,中关村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
如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承担“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重大专项中的“集成电路65/45/32纳米工艺项目,共申报发明专利2000多项,已获授权800项。大唐移动公司和中国普天公司通过承担“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的课题,共申请国家专利364项,提交标准文本100项,其提交的TD-LTE-Advanced标准于2012年1月18日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即“4G”国际标准,正式成为两大4G国际标准之一。信威公司等研发的相关技术于2010年被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批准纳入宽带无线接入国际标准之中。在基础软件领域,中国移动成功开发智能手机嵌入式软件平台(OPhone),研发17款移动终端,上市销售60万台,占TD智能终端90%以上,突破了TD智能终端的瓶颈。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北京华大九天公司承担的“先进EDA工具平台开发”课题,申请专利77项,成果被美国Marvell、台湾GUC等国内外著名设计企业和国内32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应用。
上述科技成果的诞生,为提高我国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虽然目前这些项目成果仅有134亿元的销售收入,显得并不起眼。但是这些成果的诞生,对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带动相关领域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梁胜表示,4个科技重大专项集中了北京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装备制造两个方向的创新资源,通过成果的转化,为北京市抢占高端软件、集成电路、移动通信、现代装备等产业制高点,填补产业空白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普天公司已开发出基于TD-LTE的宽带多媒体集群系统(WiTRA)系列产品,获得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信威通信公司的McWiLL技术已被中国石油列入“油气物联网”规划无线接入技术首选推荐制式,项目成果也已成功扩展至海外市场,取得柬埔寨、俄罗斯、朝鲜等国的网络运营资质,设备也已成功销售到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京第一机床厂研制的“数控重型桥式龙门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和“数控桥式双龙门镗铣床”均已于2010年成功交付客户,前者是世界龙门跨度规格最大的超重型机床,后者单台售价8700万元,创造金属切削机床单台价格世界之最,标志着我国机床制造企业已具备生产世界先进水平超重型数控机床能力。
在中关村企业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往往是一个项目的突破就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整体提升。
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承接的国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专项中的“300mm 90/65nm立式氧化炉/质量流量控制器”项目,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并替代了进口设备。同时在项目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基于模块化的温度控制技术、气流均匀性控制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光伏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大大提高了国内光伏电池工艺设备的技术水平,2011年为该公司带来光伏设备新增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通过“12英寸离子注入机”专项的支持,中科信公司在太阳能电池领域成果显著,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北大众志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的高端芯片项目,支持其与整机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产业化上迈出了关键步伐,浪潮集团成为北大众志公司的战略股东,并计划采购500万台装备自主芯片的网络机,基于龙芯CPU的计算机已经销售15万台,实现产值4亿元。
“在没有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前,我们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几乎完全受制于人,而现在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产品,甚至在某些领域有了话语权。”梁胜深有感触地说。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