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二五”,贵州在“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合力推动下,全面进入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的新进程。今年以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出台和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把贵州各项建设推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站在新起点,如何撬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顺势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略,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建设,推动旅游业提速转型,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是当前全省旅游行业认真思考和破解的重要课题。
为此,笔者就贵州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专访了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
贵州是一座旅游资源的“富矿”,其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旅游发展潜力不可限量。国发2号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贵州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及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的目标定位。
对此,傅迎春认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就是要让贵州构建一个以文化旅游一体化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模式。而“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这个目标定位包括了产品、产业和市场内涵,其高度、深度、广度都令人振奋。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贵州自己给自己的定位,而是国家给贵州的定位,可以理解为国家战略,意味着贵州旅游在国家层面有了一席之地。
对旅游来说形象极为重要,形象就是口碑。谈到贵州旅游的形象定位,傅迎春颇为自信:“公园省”贵州当之无愧,“国家公园省”的桂冠戴在贵州的头上恰如其分,其价值就在于它的国际化和唯一性。
13年前,时任贵州省分管旅游工作的副省长郭树清(现任中国证监委主席),是位很有国际眼光和预见性的经济学家,他当年这样推介贵州:“不论就自然生态而言,还是人文生态来说,贵州都独一无二。神秘雄奇的自然风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三者交相辉映,堪称举世无双。”曾经有几位来自欧洲的客人,看到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和古老神秘的民族文化,不知该如何形容,他们将贵州比喻为“东方的瑞士”、“世界的公园”。
傅迎春介绍,贵州省委前副书记王富玉和其他省领导连续6年在全国宣传贵州,刮起了一阵“多彩贵州”宣传推介的“旋风”。世界旅游组织前秘书长弗朗加利称贵州是“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数不胜数的誉美之词让“公园省”的内涵更加丰满。
“目前,我们正在加紧编制《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这是一个新十年贵州旅游发展蓝图。贵州旅游形象到底如何定位才能彰显与众不同的个性并深入人心,规划专家在研究整合众多概念的基础上,提炼出两句话:国家公园省,多彩贵州风。贵州是‘公园省’这已经形成共识。”傅迎春说,事实上,贵州大大小小的公园星罗棋布在17万平方公里的各个角落,按照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对“公园省”的描述:“雄山、秀水、怪石、奇洞、峡谷、温泉、瀑布、漂流、湖泊、湿地、草原、森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再加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就构建了以独特自然与人文生态为特征的公园省支撑体系。
对于贵州在央视的广告语“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傅迎春认为:这与“公园省”形象主题定位是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的,点睛之笔就是那个“醉”字。
近年来,贵州发展旅游业始终坚持五句话: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造福一方百姓,促进一方经济,推动一方发展,体现了在保护传承中可持续发展理念,被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贵州模式”,这一模式也得到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高度认可,“贵州模式”在全国也具有典型意义。傅迎春表示,“五个一方”将是贵州恒久的旅游主题和发展定位。
时下,贵州“工业强省”战略正全面实施。为什么在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要提出“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强省”战略与建设旅游强省的关系如何?
对此,傅迎春认为,这似乎已经不是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可逾越的阶段。从贵州发展看,经济总量、人均GDP等多项指标都长期处于末位,形象的说法叫“经济洼地”,工业基础薄弱正是导致于此的重要因素。贵州要解决4000多万人口的生计与发展问题,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就必须紧紧依托自身优势,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后发赶超之路,没有工业化贵州难以“强省”,工业强省战略是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
“问题在于,我们搞什么样的工业?实现工业化的途径是什么?”傅迎春说,一提到工业,人们往往联想到四处冒烟、污水横流的情景,这不难理解,因为我们亲身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老路,心有余悸。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条老路我们决不能再走了。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发展,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它的价值取向恰恰是环境友好、民生和谐。因此,只要在规划设计、空间布局、立项环评、项目选择上依法依规、科学把握,不仅完全可以避免重复过去的路,而且还能促进环境优化,彰显生态文明。
傅迎春回忆道:“22年前我在日本学习期间,亲眼目睹和感受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是如何共生繁荣的。耸立在海滨的大型炼油厂一尘不染,人们可以悠闲地在厂区钓鱼;许多如汽车制造、电器生产厂、啤酒厂、清酒厂、食品厂等企业,既是工业基地,又是观光景点,出去的是产品,进来的是游客,工业与旅游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也是森林覆盖率最高、循环经济最先进、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瑞士也是一样,工业一直是瑞士的主导产业,手表、军刀、巧克力、机械制造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高度重视工业实体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其湖光山色的优势,把环保融入到旅游业发展各个环节,旅游业为瑞士提供了40多万个就业机会,相当于瑞士就业人口的10%。大量事实表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工业与旅游的关联度、依存度会越来越高。”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发展工业不仅不排斥旅游,而且完全能有机统一、相互促进,‘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可以兼得。这是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也是今天贵州要走的路。”傅迎春认为,在贵州,实施工业强省对于建设旅游强省意义重大。没有工业支撑,经济发展就没有动力,社会就业、群众增收、居民消费都会出现大量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旅游业不可能一枝独秀。没有工业化,旅游要素的配置就会失去平衡,旅游市场供给就没有保障。
傅迎春说,贵州旅游业要想真正成为一支脱颖而出的“奇兵”,实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注定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作为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它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度,融合度、依存度越高产业链就越长,才能构建起跨领域的大产业格局。所以我们要从发展方式上,努力寻求旅游与工业的契合点。只有在相互交融中转型升级,工业与旅游才能共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傅迎春举了一个例子,台湾有一种叫凤梨酥的点心,如今成了大陆游客的必购之物。巨大的消费市场已经让这个昔日小作坊成为工业化生产的大产业,仅仅5年时间产值就从20亿新台币飙升至250亿新台币,成为经济增长的“小金砖”。傅迎春认为,这就是在消费市场的导向下,工业围绕旅游转型、旅游围绕工业提升的发展方式。“贵州的酒、食品、染织品、农产品等,资源优势明显,只要照着这一思路和方式走下去,我们的明天必定会海阔天空。”
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