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虽然有厂内巴士接送,但职工们更愿意步行。因为在厂区行走,就像在美丽的公园散步,心情会很舒畅。”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史绍辉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有着69年历史的老国企,唐钢曾经由于环境压力面临搬迁的命运,是绿色转型使其焕发了勃勃生机,实现了城区老钢铁企业向生态、科技、效益、和谐的现代化一流企业的全新蜕变,吸引了韩国浦项、宝钢等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前来参观交流。
“唐钢不仅要变身靓丽花园,成为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典范,还要领先一步高端转型,打响品牌,实现成本控制和产品创效能力的双提升,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唐钢董事长、总经理于勇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唐钢就是唐山转型的一个缩影。唐山市市长陈国鹰告诉记者,该市正在用蓝色思路改写黑色煤都的历史,加快由以钢铁、煤炭为主的黑色经济向蓝色海洋经济转变,由内陆资源型城市向沿海生态城市转变。
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
唐山市工信局局长盛新丰说,近几年来,该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加快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化工产业等传统产业和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起具有唐山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去年,该市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5%,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26.7亿元,增长20%;服务业完成投资1404.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5.2%。全市产业结构呈现出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比重上升、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主导产业逐渐由黑色传统产业转为蓝色的先进制造业。
做优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企业集团。唐山市全面推进地方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和优化升级,组建了渤海、长城两大钢铁集团,促进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钢铁工业基地。全市钢铁冶炼企业已由2006年的68家整合到13家,钢铁前五强企业(唐钢、首钢、渤海、长城、津西)生产集中度达到68%,热轧薄板、中宽带钢、冷轧薄板、H型钢等精品钢材比重达到63%。同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丰润中国动车城、开平现代装备制造园和曹妃甸装备制造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高速列车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机械三大装备制造产业链不断延伸。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大对钢铁、水泥、电力、造纸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对全市钢铁、水泥等10大重点行业的4591家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关闭取缔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504家。唐山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因此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全市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及优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31天。
曹妃甸开启经济引擎
陈国鹰说,曹妃甸是唐山也是河北沿海开发开放的龙头,唐山市做好沿海文章最大的优势就是曹妃甸。这里汇集了深水大港、广阔的沿海滩涂等自然禀赋资源,发展临港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对唐山市加速由内陆资源型城市向沿海生态型城市转变,必将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唐山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通用码头分公司调度室主任贾洪博告诉记者,该码头2009年9月通航,只用了两年,就超过了别的港口20年的发展规模,成为以钢材为主干净的杂货码头。港口群的建设,引导和促进临港产业集聚发展。目前,曹妃甸开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近3000亿元,正在成为新兴产业聚集的高地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在曹妃甸的带动下,去年唐山市沿海地区完成生产总值1620亿元,增长13.5%,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幅2.2个百分点。
曹妃甸当前面临着十分难得的机遇。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使地处环京津、环渤海“双环”核心位置的曹妃甸,更便于接受京津辐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个规划中,布局了一些重大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提出了涉及土地、环保、产业、人才和对外开放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并允许在若干重点领域“先行先试”。这些为曹妃甸蓝色海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投资兴业的一流服务平台,曹妃甸正全力打造产业定位明确、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保障优越的七大产业园区,蓝色海洋经济初具雏形。一是港口物流园区。重点打造物流与信息一体化的国际型物流大港。二是钢铁电力园区。构筑以首钢京唐钢铁、华润电力等企业为龙头的钢铁、电力—海水淡化—浓盐水综合利用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形成高效综合利用资源、能源的新型工业化园区。三是化学工业园区。依托中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和深水大港优势,发展以碳化工、盐化工及化学品物流为支撑的综合产业体系。四是装备制造园区。发展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石油钻采、冶金设备、汽车等为主导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五是综合保税区。发展高新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最终发展成为东北亚自由贸易示范区。六是新兴产业园区。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机电一体化、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产业。七是中日生态工业园。发展节能环保及其他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企业。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