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由青岛正和航运集团出资、浙江凯航船舶工业有限公司建造的载重量为7.3万吨的大型远洋散货船“和明”轮,在三门浦坝港水域顺利下水,这是用气囊技术下水、载重吨位居全国第二的船舶。对于当前总体处于低迷状态的三门造船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近几年,三门船舶行业得到较快发展,已形成120万载重吨的年生产能力。然而,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三门船企受到冲击。如何克难攻坚,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当地在积极探寻答案。
现状:生产经营面临“四难”
“无单可接、有单不敢接,交船难、盈利难,融资难,投资进退两难,这就是当前三门造船行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三门船舶行业协会会长王宝富的话一针见血。
全球船舶产业进入低迷期,船东不敢轻易下单;船东首付款占比少导致船企不敢轻易接单;航运业持续低迷,船东已订船舶支付困难,造船企业流动性资金紧张;银行缩紧信贷规模,新船订单减少和船价下跌双重因素造成企业民间集资难度加大……
王宝富的另一个身份是台州海滨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的船企目前在造船有4艘,总载重吨2万吨左右,还有6个订单在洽谈中。“只要能保本的订单,我们都接。”
已建好两艘油轮和两艘化学品船,在建5艘滚装油轮,与中石化合作的一个新订单已谈妥……在当前业态总体低迷的情况下,台州中洲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目前的业绩十分显眼。然而,企业董事长林维伟的话相当审慎:“没有好的项目,我们不会去接新订单。当前最紧要的就是让企业活下来,只有活下来才能谈发展。”
在三门健跳镇的一家造船厂码头,企业老总张明化名一脸惆怅地在一艘即将完工的船上来回踱步。造完这艘船,他可能要从此离开船舶制造业,转而经营其他行业。
出路:从“单打独斗”到“联合舰队”
行业低迷,怎么办?当地党委政府忧心如焚。5月30日,三门召开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研究评审会,请专家把脉。
“要转变观念,依靠科技力量,坚定不移走有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三门县委副书记、县长邱士明说:“要整合资源,完善配套和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船舶产业集群。政府要在规划上、政策上、技术平台上有所作为。”
“船舶产业的兼并重组也可以朝边缘产业拓展,如游艇、钢铁企业等。”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运学院院长、高级工程师阮少华说。
“鼓励中小船舶企业整合重组,走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上等级之路……从‘单打独斗’向‘联合舰队’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三门船舶工业综合实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成了与会者的共识。
“目前,我们已经和江苏科技大学浙江船舶研究院合作,在三门设立分支机构,使之成为一个船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三门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郭世坚介绍,就船舶产业内部看,改装船是一个战略性的发展方向,政府将大力引导;发展船配以及腾出船企多余土地与其他产业合作,也是一条新路。去年开始,政府引导3家船企兼并重组,其中去年年底重组成功的浙江三门泰鑫船业有限公司,目前手持订单28万载重吨,发展势头良好。
逆市而进需要胆略和勇气。“我们有长期稳定的客户群,看好造船行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老总陈德祥说,“之前在松门租用场地,多方考察后选择泗淋,这里发展空间较大。”
同样,陈德祥也有头疼的事。“现在融资挺难的,我们与上海、杭州的金融机构合作,目前已有初步的意向。”
在三门泗淋乡,还有一家船企选择将企业闲置土地出租。“这也是当前船企应对危机的一种方式。”泗淋乡常务副乡长林建杰说。
“我们正在和武汉理工学院合作搞试验,在天然气船领域寻找新突破。”王宝富说,目前,项目还在设计研究中,8万吨船坞也在修建中,为将来承接修船业务做好准备。(朱小兵倪中勇)
来源:中国水运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