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山东省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起草制定的《青岛市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青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报经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作为全国范围内关于建设工程材料内容最全面的一部专门地方性法规,首次将建设工程材料备案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并创造性的将建设工程材料市场建设、建设工程材料公示、建设工程材料合同文本、房屋空气检测和建设工程材料召回等制度写入条例。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建设工程材料的需求日益扩大,但因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建设工程材料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从目前各地发生的事故和案件看,主要表现在: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为工程建设埋下隐患;材料污染重、材质差,威胁人身健康和安全;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状况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相悖,市场缺乏整体规划,建设布局不合理,再就是缺乏整体规划,新型环保产品的推广面临压力。针对这些现象,青岛市制定的《条例》,用法规形式对建设工程材料进行全面地监管。首先,该《条例》明确了监管主体,实现无缝隙、全覆盖管理。《条例》规定了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建设工程材料管理的牵头部门,从而解决建设工程材料监管体制长期未能理顺,质检、工商、建委等执法主体多元化、职能交叉,链条长、环节多,标准不一等问题。其次。加强备案管理,即时发布相关信息。《条例》规定要通过对重要建设工程材料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实现质量严格把关,从而保证了建筑尤其是现阶段保障房的质量。同时建立建设工程材料信息平台,公布建设工程材料登记备案情况、监督检查情况等信息。并明确没备案的也要公布,让老百姓明白、安全消费。
同时,《条例》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工程竣工验收时室内环境质量检测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房地产开发企业需在销售场所明示和商品房买卖合同附件中载明所售住宅中使用的重要建设工程材料信息,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广大老百姓的知情权,利于维护自身利益。法规还明确了要编制市场规划、优化建设布局。该《条例》在全国史无前例地加入建材市场建设规划内容,通过编制建设工程材料市场发展专项规划,规范布局规划并引导经营者进入集中交易市场经营,从而解决长期以来建设工程材料市场布局不合理,普遍脏、乱、差,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对于全国专业市场的管理工作,也具有先头兵和开拓者的重要意义。《条例》还规定了要实现建材召回,防患于未然。通过明确召回的主体、程序、监管,充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政府监管效能。
规范建设工程材料经营,制定合同示范文本。《条例》明确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合同文本,以规范和引导建材交易行为,最大限度来规避当前条件下关于合同内容不真实、不全面、拖欠款、偷漏税等问题,有效地保护合同双方地位平等,维护双方利益。该《条例》的实施使青岛市的建设工程材料发展有了法律保证,推动青岛市建材行业朝着规模布局更加合理、功能设施更加完善、资源利用更加节约、经营环境更加良好、企业效益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方向发展,开创了科学建设、规范管理、建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孙梦元表示,针对建设工程材料的现状,《条例》创造性地进行了制度设计,意在解决建设工程材料监管体制长期未能理顺,质检、工商、建委等执法主体多元化、职能交叉,链条长、环节多,标准不一等问题;让老百姓明白、安全消费;解决长期以来建设工程材料市场布局不合理,普遍脏、乱、差,配套不完善等问题。
此外,鉴于目前装修污染问题突出,《条例》要求建设单位对公共建筑和住宅竣工验收时对室内环境进行检测,只有在合格的情况下才能交付使用,从而有效地避免污染问题。如果建设单位对质量检测不合格的即交付使用,将按照罚则处以5到10万的罚款,并计入信息评价系统。此外,条例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房屋使用的重要的建设工程材料在销售场所进行明示,并在买卖合同中进行载明,此举将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来源:建筑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