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在50个样本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水平评估中,上海、北京、深圳位居前三名,在城乡发展动力、质量、公平及各分项指标上都居前列。这是今天在北京发布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公布的数据。这份报告认为,中国城市化将进入新的发展里程。
- 促进五大转折
这份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主持,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领衔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是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
根据“城乡发展动力”、“城乡发展质量”、“城乡发展公平”等指数计算,报告给出了50个样本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序,上海、北京、深圳、天津、成都、广州、苏州、重庆、杭州、无锡位居前10名。
此外,50个样本城市中,北京的GDP质量排序处于首位,紧随其后是上海和深圳,东部城市GDP质量处于满意位置,平均排名为18;东北城市GDP质量处于较好位置,平均排名为23;中部城市、西部城市GDP质量处于一般位置,其平均排名分别为31、33。
牛文元指出,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这意味着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这必将引起未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的指标性信号,将大大促进五大重大转折:发展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内需拉动将成为主导动力;经济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创新产业必然迈上新台阶;社会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中等收入阶层将走上社会前台;人力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由体能向智能的转换加速;管理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实现智慧城市与幸福城市。
- 需克服“城市病”
不过,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化,需要克服非匹配、非规整、非公平、非集约、非成熟等战略性弊端,还要克服“城市病”。
报告认为,“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
如何治理“城市病”,报告给出了药方:一是科学制定城市规划,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四是完善就业机制。
为了解决大城市人口膨胀与城市规模的矛盾,牛文元建议,从建立城市联盟、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做出努力。(叶晓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