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山西”迈向“气化山西”


作者:邢云鹏 薄云山    时间:2012-11-16





当前,山西省丰富的煤层气资源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客商的关注和参与。一场“气化山西”的美好画卷正在山西大地上逐步展开。第四届“能博会”期间,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先进的开采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生动展示,受到广大客商和与会者的高度关注,成为博览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现在,太原市增加了多个加气站,出租车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为了加气要等上好几个小时。这要感谢这么多企业为太原‘的哥’、‘的姐’做出的贡献!”太原市“的哥”赵志刚参观完天然气展区后感慨道。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公路物流及客流量迅猛增加,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长。目前以煤层气、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使用范围正不断扩大,昔日的废气和毒气正成为众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在石油及天然气展区内,香港中华煤气集团的展区引来不少观者。据悉,本届展会期间,香港中华煤气集团携旗下的三大公司———“煤气公司”、“港华燃气”、“易高”首次集体组团亮相本届“能博会”。该集团的核心业务涉及煤气、国内燃气和新能源。作为该集团下的全资子公司———易高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兴能源业务。


  香港燃气集团易高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商务发展经理区淑仪称,今年恰逢该集团成立150周年,“易高”目前在阳泉市孟县南娄镇总投资4.5亿元的上社煤矿瓦斯脱氧液化项目正在筹建中。项目建成后,瓦斯气年处理量将达到2.25亿标准立方米,每年可生产液化天然气7500万标准立方米,碳减排量达80万吨,相当于3400多万棵参天大树全年的减碳效果。项目工艺包括瓦斯脱氧及甲烷富集、加压、净化、液化等4个单元。瓦斯脱氧及甲烷富集工艺方面,采用真空变压吸附技术,富集甲烷同时脱除氧气和氮气,两段串联真空变压吸附装置最终将使瓦斯中甲烷浓度由35%~40%提高至95%以上,回收率达95%以上。“这一技术的难度非常高,可以说在国内是领先的。”一位来自山西省社科院校的研究人员参观完该公司的展区后表示。“‘易高’与晋煤集团合作,利用山西省内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将煤层气转化成液化煤层气,这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煤层气液化项目。项目全面投产后,日产液化气达82万立方米,不仅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业界先驱,率先在内地利用煤层气这一潜力极大的能源拓展业务,满足周边地区燃气市场的需要,为进一步拓展清洁燃料供应网络提供气源。”区淑仪表示。“来这次‘能博会’参观、学习后,更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了。”采访期间,一来自国内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负责人表示,面对国内企业的技术、价格、售后服务优势,他们公司今后将可能会考虑加强与国内企业的战略合作。


  在北方通用动力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区上,一台165系列燃气机组模型吸引了众多目光,不少参观者纷纷询问其价格、功能,对其有采购的意向。“这台发动机组是在引进德国一家公司的柴油机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再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新开发代用燃料燃烧技术、增压技术、调节与控制技术形成的以天然气、煤层气为燃料的绿色发电动力产品,适合于天然气、煤矿瓦斯、煤层气、沼气等多种可燃气体。”北方通用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书记、副部长刘彦君一边指着燃气机模型,一边自豪介绍,“中海油钻井平台、大庆油田都可见到它的身影。”


  作为我国三大石油集团之一的中国石油,本次展出的亮点是煤层气开采技术模型,以光电大型沙盘模型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中国石油在山西开发煤层气的状况。


  据介绍,中国石油已将煤层气业务列为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制定了有序推进煤层气业务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国务院“先采气、后采煤、采煤采气一体化”的要求,中国石油探索出了潞安模式、沁南模式、三交模式、阜新模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分别与山西省的晋煤集团、兰花集团、潞安集团、山西能源集团公司、太原煤气化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煤层气合作协议,有效解决矿权重叠问题,实现“采气、采煤”协调发展,建成沁水煤层气田、鄂东煤层气田两大产业基础。截至2011年年底,该公司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3154亿立方米,占全国的76%;2011年生产煤层气6.5亿立方米,完成商品气量6亿立方米。“有这么多央企、知名企业的加盟,相信,不久的将来,山西省‘气化山西’的蓝图一定会实现。到那时候,我们就天更蓝,水更绿了!”来自太原市阳曲县的几位古稀老人在观展后一致表示。(本报记者邢云鹏 薄云山)

来源:中国矿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