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形成“山村野果”产业链


作者:李春霞 林阿英    时间:2012-12-11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常山县就把胡柚作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有“十任书记齐抓一只果”的美称。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县胡柚面积已发展到10.5万余亩,年产量达13万吨,农业产值2亿多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4。胡柚包装、鲜果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增值1.5亿元,合计总产值达4亿元。“常山胡柚产业提升工程”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常山胡柚出口栽培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推广项目”被列入科技部星火计划;基地先后被列入浙江省优化改造示范基地、种植业高效示范基地、十大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国家标准果园等。

  注重品质:成功通过欧盟食品安全认证

  常山胡柚由柚子与橙、桔等柑橘天然杂交而成,园艺界专家称其为“中国第一杂柑”,享有“果中珍品、国之瑰宝”美誉。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誉之为“水果之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杂柑都属于稀缺类品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全国各大水果市场上,产自浙江钱江源头的“常山胡柚”,以其果形端正、色泽金黄的外观和脆嫩多汁、酸甜适中、甘中微苦、回味持久的独特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果品中的一朵“奇葩”。


  自2000年以来,常山县通过实施胡柚“152”优质工程、品质提升工程、“三联三增”产销协助机制等建设,大力推广胡柚三疏二改、“增糖降酸”、完熟栽培、无公害绿色有机栽培等高品质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并通过大力推广有机肥技术、扩大胡柚精品园建设、强化社会化管理模式等途径,大大提升胡柚管理水平与产品品质。经检测,如今的常山胡柚可溶性固形物平均达11.66%,比国家标准高了1.16%。目前,胡柚及其加工品远销东北、西北、西南等全国各大市场,国际市场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部分胡柚基地还通过了欧盟食品安全认证,成功出口欧盟、俄罗斯、加拿大、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鲜果出口量每年达1万多吨。

  着力转型: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十任书记齐抓一只果”,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常山胡柚产业已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目前,拥有县级以上胡柚龙头企业64家,胡柚专业合作社300家,胡柚经纪人1000多人,年销售柑橘(胡柚)1000吨以上的大户达到82个,全县胡柚商品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列全国柑橘之首。


  其实,经过多年的发展,常山胡柚产业已经成功从种植型向加工型转变。如今,大规模实现“粗加工到深加工”的转型,才是发展胡柚经济的重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大传统加工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顺应消费市场变化,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提高胡柚罐头、果汁、果脯等传统胡柚加工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二是加大胡柚保健产品的开发。依托龙头企业及其技术,开发出胡柚果茶、含片等保健食品。三是突破功能性产品开发。通过提取类黄酮、橙皮苷等生物活性物质,扩大胡柚宝、胡柚精油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生产中成药或半成品。此外,做好胡柚残次青果药材综合利用开发,也是附加价值的一种实现方式。把小果、落地果、残次青果作为中药材原料废物利用,年消耗胡柚1万多吨,每公斤干果可卖20多元,农民可增收5000万元。


  从一只“山村野果”发展到如今的县内农业第一大支柱产业,常山胡柚除了通过“内修”不断优化品质、提升技术以外,也在适时进行“外秀”以提升自身影响、创立品牌价值。11月16日,浙江省农业厅、中共常山县委、常山县人民政府再次联手主办2012中国常山胡柚文化节,并推出胡柚产业发展论坛、农产品展示展销、常山胡柚采摘游园文艺作品展、胡柚颂文化演出等多项活动。参加文化节的客商,一拨接一拨来到基地考察,游玩、柚农、柚商、游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柚乡风景。这种“以柚为媒,文化传情”的会展方式,也为提升“常山胡柚”的品牌影响力做出巨大贡献。 (李春霞 林阿英)

来源:中国企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