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内陆开放的规律性认识,抢抓历史重大机遇,更加鲜明地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体系,不断培育和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到2020年,全面建成西部内陆开放高地。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向和着力重点。
为此,四川省商务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化内陆开放的规律性认识,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体系,不断培育和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到2020年,全面建成西部内陆开放高地。
推进对外贸易跨越提升
按照国家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要求,实施外向型产业园区建设、出口品牌培育、贸易平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四带动”外贸创新发展工程,力争2015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未来5年实现翻番。
结合四川省重点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培育打造以发展对外贸易为主导、承接境外产业转移为基础的外向型产业园区,树立一批科技兴贸和品牌兴贸的典型示范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进出口总额上亿美元的企业80家以上。
以成都经济区为外贸发展的核心区,以川南、攀西经济区为新增长极,以川东北、川西北为成长带,打造层次分明、梯度推进、多点支撑的外贸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力争2015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到7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50%以上。
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扩大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把服务贸易置于货物贸易同等重要位置,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大力推动金融保险、物流分销、信息软件、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科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着眼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打造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平台,力争“十二五”期间外商实际到位资金累计达400亿美元以上,来川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00家。
加大对东部沿海、港台、日韩、欧美4个重点目标区域的投资,以境外世界500强企业为突破口,集中精力抓重大产业化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和外资增资三类项目。
开展外企“市州行”、“园区行”活动,促进外资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加强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鼓励跨国公司来川设立经济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推动本地企业与外企交流与合作,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业、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
围绕“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目标,挖掘在川央企的龙头带动作用、本地民营企业的内在能动作用、省内外贸企业的灵活经营作用,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境外投资企业累计超过500家。
支持具备实力的企业通过境外并购、股权置换、建立研发中心等形式,获取知识产权、人才和品牌。坚持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并重,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扩大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努力形成境外投资与对外工程承包、在川央企与本地企业、发展中国家传统市场与发达国家高端市场“三个同步”发展格局。
深化国际区域合作
把握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大势,重点抓好“三向开放、四地合作”。突出西向开放,利用亚欧博览会等平台,高水平举办“欧洽会”,积极推动与中亚、西亚、俄罗斯及整个欧洲的经贸合作。扩大南向开放,以泰国、新加坡、印尼、印度等为突破口,加快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提升东向开放,推动与美国省州合作,巩固日韩传统市场,争创天府新区中日韩自贸区产业合作内地示范区。
坚持把自贸区建设作为推进国际区域合作的重点,努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全球产业链地位。推动深化四川与台港澳四地之间的合作,发挥《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机制作用,推动台港澳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向四川转移,探索打造台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园区。
来源:国际商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