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引擎驱动,国家级开发区分享5万亿“盛宴”


作者:宋斌斌    时间:2012-12-18





到“十二五”末,国家级开发区生产总值将超过5万亿元。


  商务部日前对外发布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根据规划,国家级开发区总体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2015年末达到53000亿元。


  商务部表示,“十二五”时期,全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促进国家级开发区在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开放、创新发展、绿色增长、区域带动等方面继续发挥先锋示范作用,特制定本规划。


  根据商务部网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32个。2010年,纳入商务部统计的90个国家级开发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49亿元,工业增加值18661亿元,出口总额2536亿美元,税收收入4650亿元。


  20载硕果累累


  经过近20年发展,国家级开发区依托自身优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吸引外资最多、投资环境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园区,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地方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23%,所占全国比重提高到7%,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12%,出口总额占比为16%,税收总收入占比为6%,分别比“十五”期末提高2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引以为豪的是,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首选之地,一大批质量高、效益好的跨国公司大型投资项目相继落户这里。2010年,纳入商务部统计的90家国家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305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8.9%。


  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目前该区已聚集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80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77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百余个项目。截至今年5月底,开发区内外商及港澳台地区投资企业576家,投资总额179亿美元,平均投资规模超过3110万美元;累计合同外资金额68.4亿美元,累计外商实际投资50.2亿美元。


  与北京“遥相呼应”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新批外资项目129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投资规模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75家。今年,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力争实现50亿美元,同比增长15%。


  此外,国家级开发区也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地。2010年,区内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比“十五”期末提高一个百分点,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近两倍。“十一五”期末,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392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3.8%。


  “十二五”产值突破5万亿元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正处于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区域合作强化、科技创新突破、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国家级开发区既面临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一轮增长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加快国家级开发区经济结构调整、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业化、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要求愈发迫切。


  为此,国家级开发区要坚持“优化结构、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内外并举、先行先试、合作发展、和谐共赢”的发展路径,继续作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引领者和社会和谐的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2015年末达到53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达到480亿美元;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8%,达到106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万元;单位面积土地地区生产总值贡献值16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达到0.41吨标准煤/万元。


  具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要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一批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中部地区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国家级开发区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速要素集聚,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市场和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打造中部新的开放高地,成为实施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要发挥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加强与东部、中部地区产业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产业集群,坚持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沿边开发开放战略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国务院最早批准的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未来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十二五”期间,该区要成为先进制造业核心聚集区、高端服务业重要聚集区、科技创新和研发转化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到“十二五”末,开发区力争打造电子、汽车、装备、石化4个200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千亿级企业超过2家,百亿级企业超过30家。


  多引擎驱动高端发展


  “十二五”期间,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都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积极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是提高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规划明确,国家级开发区要吸纳和培育具有高技术、高成长、高效益及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行业,重点发展产业链中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制造、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测等领域的企业或项目。


  同时,面对全球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一轮竞争,国家级开发区要以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引导财政、税收、金融、人才与土地等政策向龙头企业倾斜,规划建设一批龙头企业主导、规模优势明显、产业配套完善、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集群,致力成为国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示范基地。


  走过20载发展历程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首都现代制造业的主阵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区。2011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272亿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汽车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占到全市的50%、48%、22%和17%。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规划提出,为提升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要搭建包括科技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制造、技术服务在内的一站式公共技术平台,重点推进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医药、航空航天、海洋产业等领域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同时,积极推动以软件外包为主的服务贸易,促进各种形式的技术贸易,扶持和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


  事实上,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众多开发区实现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十二五”时期,开发区将通过设立科技企业“小巨人计划”专项资金和孵化资金等方式,扶持数千家科技“小巨人”成长。到2015年,开发区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2010年翻一番,突破5000亿元,重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8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240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近20家。目前,天津开发区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2787家,平均收入0.59亿元,是天津市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 (本报记者 宋斌斌)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