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0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3%,居全国第2位。工业规模破万亿元,预计全年销售产值达到1.6万亿元,是2007年的3倍。
今年1~10月,重庆市工业规模增加值增长16.3%,位列全国第2。预计今年销售产值达到1.6万亿元,是2007年的3倍,年均增长24.6%。
5年来,重庆市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应对并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构建起世界级电子产业集群,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和活力,重庆工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2012年主要做法
2012年,全市围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全国工业增速持续减缓的情况下,重庆市坚决执行“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方针,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坚持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实现速度与规模双提升。面对跌宕起伏的经济形势,始终坚持科学研判、未雨绸缪,适时出台应急性措施和“稳增长”政策,保持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07年的全国第八位升至2010与2011两年全国第一,今年1~10月增长16.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3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二。工业规模产值破万亿元,从全国第二十三位升至第二十二位,实现直辖以来首次“升位”。预计今年销售产值达到1.6万亿元,是2007年的3倍,年均增长24.6%。
坚持把调结构作为着力点,实现产业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实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重发展,构建起品牌商、代工企业、零部件企业“5+6+600”世界级电脑产业集群。今年1~10月,电脑产量达3454万台,单月产量最高466万台全球月产2500万台,每5台中有1台“重庆造”。规模电子产业销售产值增长71%,拉动工业增长8个百分点,成为工业增长的第一驱动力。预计到年底,电子制造业占比由过去几乎为零提高到16%,汽摩由过去1/3强调整到26%汽车由25%调整为18%,装备10%,化工8%,材料14%,能源8%,轻纺14%,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主动力,发挥投资拉动的强大效用。滚动实施以“十大工程”为核心的“双百计划”,强化投资机制建设,今年1~10月,工业投资2353亿元,增长23.1%,占全社会投资32.4%;预计全年工业投资3000亿元,是2007年的3倍,5年来累计工业投资过万亿元,年均增长24.5%。“十大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140亿元,其中,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建成太平洋电信数据中心和国富瑞数据中心,今年底与明年初投运;100万辆汽车及200万台发动机项目已形成30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3000万台打印机项目建成投产,今年产量近1000万台;MDI项目完成总进度76.3%;京东方重庆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轻型飞机制造项目一期开工建设;千万千瓦能源项目、希捷电脑硬盘、熔融炼铁和页岩气等项目正按计划推进。
坚持把集群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集约发展。构建起1+2+7+36开发区平台体系,形成西永和两路寸滩两大电脑产业集群,北部新区千亿元级汽车产业集群,长寿、万州、白涛3大化工产业集群;九龙坡摩托车、江津齿轮箱、西彭铝加工、茶园物联网、涪陵食品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初具规模;笔记本电脑本地化配套率达到70%,汽车本地化配套率达到60%。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每平方公里产出从2007年30亿元提高到目前的63.5亿元,产出强度接近上海开发区水平。
坚持把提升效益作为出发点,实现量与质并重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成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项目1099项,推出37个国家和市级重点新产品,新产品产值率保持30%以上;工业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占全市外资45.8%,全年将超过40亿美元,超过2007年13倍;工业成为就业的主战场,就业人数达到252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2007年的1倍以上。工业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38%提高到目前的近50%。
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基本要求,实现由高能耗向绿色低碳转变。狠抓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今年1~10月,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8%,规模以上工业用3.6%的较低电量增速支撑了16.3%的较快增长;规模工业度(千瓦时)电产出达到27元。其中,电子产业度电产出达到209元,汽摩76元,两行业用7.7%工业耗电量实现42%工业产值。6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增长7.3%,综合能耗量下降2.9%。资源综合利用率81%,稳居全国前列。
2013年工作思路和举措
2013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市第四次党代会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为主攻方向,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三大战略,力争在“稳增长、强基础、增后劲”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
全力以赴“稳增长”。明年,我国经济将随着换届效应发酵、房地产困局破解以及外部环境的轻度改善而超越“新常态”,步入“次高速增长期”。重庆作为欠发达地区,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仍是最重要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做好“稳增长”工作,进一步落实实体经济、民营经济等各项政策措施,最大化发挥政策效应;加强能源、资金、用工等要素保障和调度,确保不“拉闸限电”;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及时补好“短板”;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增加订单,全年实现销售产值1.9万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前期策划一批、商务洽谈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4个一批原则,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500亿元。
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优化园区规划布局,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千亿元级、百亿元级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强化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坚持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同步推进,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施技术改造专项计划,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抓好汽车、电脑、船舶等20个主要工业品供应链企业的重大装备技术改造,技改投资超过1500亿元。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把握当今国际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大趋势,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资源整合机制,形成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的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围绕汽车、电子等主导产业,实施“1+1”重点工程,加快10个国家级、100个市级示范项目建设,带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化应用。
提升物流通道质量。围绕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优化物流方案,畅通物流通道,物流成本降低15%以上。
来源:中国电子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