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温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动员大会。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之一,国家级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管理运行机构和温州“人才特区”已落户该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获批后将进一步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2012年8月,该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准后成为浙江省继杭州、宁波、绍兴之后的第四个“国字号”高新区。按照“创新高地·科技新城”的发展目标,该高新区计划今后重点培育激光与光电、电子商务与信息软件、文化创意三大主导产业。目前,园区内共有2000多家企业,拥有23家国家、省、市专利企业,1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已建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首批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业创新平台,拥有科技孵化器面积20.5万平方米。形成了电工电气、装备制造、服装鞋革等优势传统产业,激光与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物联网、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格局。
温州传统产业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制造和加工贸易产业为主,长期以来借助于民营经济的灵活机制和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的资源制约以及“温州模式”存在的经营缺陷日益凸显,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遭遇瓶颈。当地政府意识到过去靠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低小散”生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温州必须走高端发展之路。而“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就要从资源消耗型、规模扩张型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转变”。
作为连接长三角经济区与海西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温州利用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发挥各个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正加速改造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今年1月~10月,园区内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80.97亿元,税收收入3.01亿元,占园区所在地——温州市龙湾区财政总收入的11%以上。对高新企业而言,升级为国家级工业园区后,更重要的在于分享高新技术研发应用所带来的高额回报。
温州泰昌铁塔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1000千伏及以下输电线路铁塔制造的高新企业,是目前全国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铁塔(规模)生产厂家。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全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66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116万元。该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前期科技创新的投入较大,但今年在外部经济持续低迷、区域经济长期低位运行的情况下,泰昌却实现了逆境快速成长,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15%,上缴税款同比增长31.18%。浙江康尔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同样尝到了“高新技术产业抗风险性和高成长性”的甜头。
据统计,2012年1月~10月,园区内企业享受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获益1.6亿元,包括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415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254万元和出口退税1.43亿元,户均可盘活资金60万元。目前,该高新区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已汇集中科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大学名校资源,其中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列入科技部在全国试点建设的41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国家级高新区的设立有利于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塑造温州发展新模式,打造民营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示范区;有利于探索民营资本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利于加快浙江省科技副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浙南地区创新发展。
据悉,国家级高新区可享受融资便利、科技项目申报单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贴息等诸多优惠政策。预计到2015年,经整合的温州高新区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3.8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并可为地方创收26亿元,成为温州重新崛起的重要力量之一。
来源:中国税务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