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能源发电产业实施意见出台


时间:2013-01-11





  记者从陕西省发改委获悉,日前陕西省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的通知。新能源发电产业以风电、光伏发电为重点,加大非化石能源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以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为依托,通过集中布局,规模化开发,实现新能源装机由原规划的700万千瓦到1100万千瓦的跃升。以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新能源发电产业由陕北向关中、陕南地区全面展开。 


  十八大报告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章节中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将“生态美”写进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中。新能源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近日,国务院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随即,省发展改革委迅速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的通知,这对于促进我省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省由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发电方面,一是在陕北煤矿采空区和荒滩荒草地开展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大型地面并网光伏电站全面启动实施。二是在关中地区充分利用各类园区、公共建筑等可利用面积,大力推行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和工业园区、设施农业等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三是陕南地区结合移民搬迁和现有园区厂房屋顶,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经济发展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项目、投资的“大跃进”,催动了东大门的全面发展。渭南第三产业同比增长66%。民间投资益发活跃,至11月底,全市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量的44.2%。采取了十条措施,确保工业快速回升,全年有望继续保持21%增长水平,工业保增长的目标可以实现。大唐集团等15家央企、三一重工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落户渭南,以国家高新区和经开区、卤阳湖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为龙头的13个特色工业园区聚集效应快速显现。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有色冶金、食品加工等八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更重要的,是民众的利益,这一年,政府在民生的投资达到120亿元,居民的收入在不断提升,预计今年渭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8%和15%左右。 

       
  新功能新定位,实现和谐人居 


  人是城市的人文基础,城市必须为人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两者需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才能和谐共生。 


  在渭南,抬头有树,低头有草,休闲有公园,骑行有绿道,正在着力开展的中心城市建设,其最终目的正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以打造关中最适宜人居绿色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渭南城市建设服务城市运行:人均公共绿地由5.8平方米增加到12.13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从93%增加到98%,路灯从12000余盏增加到19628盏,供水管道长度已达192.38公里,管网覆盖率约90%,改造及新增城市排水管网80余公里,天然气利用工程年供气能力可达到512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从67.87%提高到80.5%,垃圾处理率由75.5%提高到85.5%。 


  愈加完善的城市功能,让城中居民愈发感受到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投资5亿元的中心医院、投资3亿元的湭河综合治理项目等建成投用。投资7亿元的奥体中心、投资5亿元的市民综合服务中心、投资3.2亿元的文化艺术中心、投资3亿元的博物馆等正在建设。在经过改造后的渭南尤河公园,每天早上,都有市民在这里组团唱歌、跳舞、健身……60岁的刘安良每天在送孙子上学后就来到公园,和大家一起练习唱歌:“现在日子好了,业余时间就讲究个文化生活,现在有个这么漂亮的公园能让咱活动,多好。” 


  城市建设好了,生活也就更舒心了,越来越多的小区也建起来了。市区共建成310多个居住小区,住宅面积从过去的686万平方米增长到现在的1275万平方米。还有3.9万户的13万受保障人群可以安心开心地住上新房。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以建设资金投入年均30%以上的速度,渭南实施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余个,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0.5万人,目前,“一河两岸、四大组团”空间格局已初步形成。 


  重保护广建设共享生态之美 


  生态问题关乎人民的最终福祉。 


  早在规划之初,生态建设就已经作为建设陕西东大门的重要章节,予以浓墨重彩。《渭南市建设陕西东大门规划》中提到,生态环境要呈现新景象,建成黄、渭、洛河和秦岭北麓、渭北沟壑生态景观,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城市人均绿地达到15平方米以上。渭、洛河入黄水质达到四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控制,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7%以上。 


  一年来,渭南生态建设的步伐紧密有序,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丽,力图让生态的版图越来越大。 

  “大栽杨柳槐、广种经济林”让更多山地、荒土坡披上绿装,展现出原本属于它们自己的绿色风采;秦东大地园林化工程,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城在林丛中、城中绿水绕、鸟语花更香的美好景象;关中水乡,更是赋予了大家一个人水和谐、经济生态两相宜的美好未来路! 


  在陕西的母亲河——渭河的治理上,因河而生、因河而兴,但又为河所困、为河所害的渭南,选择了将困苦之局视作一个发展机遇,把治理水害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统筹思考。在现实中,也是这样实施的。 

  年初印发《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计划三年时间,投入24亿元完成七大类143个项目; 


  关闭4家企业,完成37家企业废水深度处理设施项目,深化工业企业污染防治; 


  新建扩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34个,开工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工程,完善污泥处置设施,提高污水归集率和处理率; 

 
  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38个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着力解决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全面推广“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解决农村垃圾污染; 


  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加快推进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在渭河沿岸建设防护林带6744亩,在渭河干流和主要支流入渭口采用人工、自然相结合的办法,完成尤河入渭湿地等6个湿地建设项目。 


  目前,渭河综合整治工程进展良好,北大堤主体工程全部竣工,南大堤主体工程完成70%,堤防城区段防洪标准由三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经济发展实现繁荣富裕,城市发展带动文明和谐,生态建设创造兴盛活力。作为陕西东大门建设的发展词,这些词语将贯穿渭南发展的全线。在发展初年,我们已能从工地上的机器喧嚣、道路上的车水马龙、公园里的起舞人群、河道里的潺潺流水……看到其印迹,顺其发展,一个繁荣兴盛、人文绿色、幸福安全、创新开放的陕西东大门必将呈现。

   
  风电方面,一是加紧实施一批装机20万千瓦规模的大型风电场,推动陕北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加快建设,确保靖边、定边建成新能源百万千瓦装机示范县。二是及时总结我省建成全国首个分散式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行经验,充分利用省内负荷集中、电网接入便利等优势条件,在全省范围内稳步推进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建设。三是加快秦巴山区高山风场示范工作,推动陕北、渭北低风速示范项目全面实施,尽快建成一批平均风速在6米以下的风电项目,成为国家低风速开发示范的重要省份。

 
  水电方面,一是着力推进白河、旬阳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汉江干流梯级开发。二是积极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小水电开发,按照“小流域、大生态”理念,推动丹江、南江河、嘉陵江等流域梯级开发全面实施。三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启动黄河北干流甘泽坡、古贤和碛口开发,力争甘泽坡水电项目在“十二五”开工建设,加快完善商洛镇安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确保2013年场前工程开工。

 
  为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陕西省还制定了一系列举措。大力促进新能源的分散式、分布式开发,为新能源市场开拓新的渠道。完善新能源配套电网接入,加快以定靖区域为主的330千伏骨干电网工程建设,在电网未覆盖的地区建设新能源项目,鼓励发电企业先行代建接入系统。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企业与新能源制造企业相互联合,共同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支持比亚迪、省电子信息集团、深圳拓日和碧辟佳阳等一批省内外实力强、积极性高的企业加速进入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行列等。

 
  此外,在税收、用地、融资方面也出台了优惠措施。为加快新能源发电项目审批进度,省发改委将进一步简化程序,加快项目核准。

来源:中电新闻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