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订单缺资金,广东潮州陶瓷企业苦捱“寒冬”


时间:2013-01-15





  潮州金山陶瓷的老板苏汉湘把几百个马桶堆在办公楼门口,这是阿拉伯大客户订的货,但他无法按时发出———手头的钱还买不起马桶盖和包装纸箱。


  “全砸在这里了!我不缺订单,但现在一分钱都贷不到。”他心急火燎。


  在金山陶瓷所在的广东潮州古巷镇,困兽犹斗的老板比比皆是。在春节前,这些企业将迎来结算高峰,需要大量的现金发工资。不少老板觉得这个冬天不好过。


  潮州“瓷都”地位岌岌可危


  “眼下是内忧外患,史上最艰难的时候。”广东潮州市陶瓷协会秘书长张锦华说。陶瓷是潮州的主要支柱产业,分为日用、工艺、卫浴洁具。由于欧美市场的订单严重下滑、国内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打击市场,而劳动力、能源、材料成本都在飙升,卫浴洁具企业的生存处境最为艰难。


  “外患”除了指海外市场,还包括来自内地的竞争,其中河南长葛的气势最凶猛。张锦华表示,长葛的燃气价格是每立方米2.45元,而潮州是每立方米5元;长葛的劳动力月工资是1500元,而潮州是3000元;长葛的土地使用权是每亩15万元,而潮州是40万元~50万元;长葛的陶瓷产业受政府扶持,而潮州的陶瓷产业作为最大的支柱产业,是收税的重点……


  潮州市潮安县古巷镇是这场危机最集中的代表。该镇密集分布着450多家卫浴企业和250多家配套工厂,是“中国卫浴第一重镇”,受创尤重。


  古巷镇欧陆陶瓷老板陈放青表示,与2007年相比,如今的海外订单降了大概六七成。如今高档酒店的卫浴产品都选用TOTO、美标、科勒等进口品牌,而低端市场基本被河南的陶瓷企业抢走,中端市场却又面临着来自福建的竞争,潮州“中国瓷都”的行业地位岌岌可危。


  据估计,潮州陶瓷的整体成本比去年上升了三成左右。一名原料供应商透露,陶瓷釉面涨价最快,去年一吨9000多元,今年涨到了20000多元。在2007年前的黄金时代,陶瓷卫浴行业的毛利率一度超过60%,而如今的古巷镇已很少有企业敢言盈利了。


  卫浴企业三成停工或半停工


  据张锦华估计,在潮州800多家卫浴企业中,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的企业大概占1/3。有的卫浴企业是因为订单太少,有的是因为资金周转不灵。苏汉湘的金山陶瓷企业也不例外,在工资被拖了十几天后,工人已不愿干活了。


  在金山陶瓷空空荡荡的厂房里面,仅有一对夫妻在注浆,丈夫姓林,妻子姓夏。林先生说:“古巷镇能按时发工资的企业已经很少了。”


  据林先生夫妇回忆,在2007年工厂最红火的时候,一对注浆夫妻每月能挣8000元~10000元。如今,工资看似提高了,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平均每月只能挣6000多元,还经常被拖欠。


  欧陆陶瓷的老板陈放青无奈地表示,由于人手稀缺,工人的谈判能力越来越强,现在招一名工人跟招“一两黄金”似的。


  潮汕陶瓷企业长不大?


  “潮州商人的‘独力’很强,‘合力’不够大。”张锦华说。这样的判断实在出人意料。众人皆知,潮州商人最爱“抱团”,潮州会馆遍布全球。


  但是,在陶瓷行业,老板们对同行的提防之心却非常明显。“这些老板之间很少互相来往,各做各的生意,更别提企业并购了。”当地一名原料供货商说。


  张锦华表示,河南长葛的卫浴产量与潮州差不多,但长葛仅有80家企业,而潮州有800多家企业,即河南企业的平均规模是潮州企业的10倍,而规模优势可以拉低成本,更适应机械化的大生产。“长葛一家大企业有50多个股东,而潮州的企业一般不超过5个股东,当地同一家族经营多家工厂、搞同业竞争的现象非常多见。”他说。


  嘉尔陶瓷的负责人苏章波表示,银行曾要求多家小企业联合贷款,以降低自身风险,但这些企业互相信不过,最终导致贷不出资金来。至于发债、上市,离这些企业还很遥远。(曾颂)

来源:中华建筑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