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滨州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到适宜发展面积的30%以上,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2012年,山东省滨州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中明确林下经济发展的3年规划。而这仅仅是滨州市发展林下经济众多举措中的冰山一角,滨州已经成为山东省林下经济发展的“急先锋”。
近年来,滨州市高度重视林下经济产业,并将发展林下经济纳入政府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积极推进林畜、林菌、林特、林苗、林农等林下经济模式,带动林农持续增收。
滨州市现有林下经济面积4.7万亩,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为保证林地综合利用效率持续提高,林农持续增收,滨州市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林下经济发展,全市涌现出一批以惠民县为典型的林下经济产业县。
措施好、发展快、规模大、效果好,是惠民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惠民县放眼长远,积极探索林下好项目,实现了林木轮作和林下经济种植的“双赢”,探索出了一条发展林下经济的成功路子,切实改善了惠民的生态环境,为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惠民积极发展反季节林下香菇种植,荫蔽的林下空间不仅为香菇生长提供所需要的水分,菌棒残渣还可直接为树木生长提供原料,既有利于树木生长,同时又增加了农民收益,可谓一举两得。据了解,惠民县皂户李镇马家村利用40余亩杨树林的林下空间种植香菇,种植的20万株菌坨,年可增收30万元以上。
大力培植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是滨州林下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无棣县碣石山镇大码头村农民吴国强,自2005年起在100余亩冬枣园内散养笨鸡,年均出栏万余只,笨鸡售价高达每公斤52元,笨鸡蛋按每公斤20元的价格被订购一空;枣园每亩纯收入由过去的2000元激增到逾万元,真正实现了冬枣、笨鸡年收入近百万元的林下养殖“双赢”模式。提到阳信县的林业富民产业,首当其冲的当属林下金蝉产业。据阳信县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仅阳信县共鸣金蝉养殖专业合作社,就带动1000余户养殖户增收致富,金蝉养殖面积达1万亩,农民亩均收益达7000余元。
发展林下经济“小打小闹”难成气候,还需龙头企业带动。为此,滨州市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大力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在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下,滨州林苗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黄河岛生态林场在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良种中牧3号和美国优良品种3000亩,年产量达2000吨,实现收入360万元。腾达农牧有限公司建设万亩林业生产基地,栽植白蜡、白杨、柳树、国槐等经济林木30余万株,深入实施“林草间作、上林下渔”生产模式,林间种植的3000亩紫花苜蓿,每年就可实现利润500余万元。
为了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力,滨州市无棣县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无棣县小泊头镇还与山东农业大学结成技术帮扶对子,邀请苗木专家来传授白蜡苗、国槐苗繁育技术,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小泊头镇俊棣苗木合作社成为山东农业大学苗木技术科研基地。据了解,通过在速生白蜡林下间作种植速生白蜡——圆蜡2号和国槐等树种育苗,建成的3000亩林苗间作标准化苗木基地,预计年收入可达2000万元,基地不仅成为马颊河水系生态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发挥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新型林业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