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发展上升国家战略,国际贸易开启广阔舞台


作者:黄志平    时间:2013-01-28





浙江义乌在国家地理版图上只是微小的一点,但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却是一颗大放异彩的明珠。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创造了“无中生有、无奇不有”的义乌奇迹。


  被誉为“最大小商品市场新丝绸之路起点”的义乌,现有专业市场面积47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7万余个,此外还有几十条专业街,囊括了170多万种商品;全国20多万家中小企业直接为义乌市场供货,广东电子电器、福建服装鞋帽、江苏毛绒玩具、江西陶瓷、山东玻璃制品、安徽和四川的工艺品、湖南和湖北的日用百货等20多个省市的块状经济与义乌市场紧密联动。如今,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义乌市场功能不断创新,不仅定期向世界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成功发布全国首个市场信用指数,编制实施中国首个《小商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还实现了由单纯输出商品向综合输出商品、信息、规则的重大转变。


  义乌不沿边不靠海,完全依托市场成就了发达的海陆空铁运输体系,统计显示,义乌市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以上。义乌市有2000多家货运代理和外贸中介、5600多家外贸公司,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等18家全球知名海运企业在义乌设立办事机构。货物可通过公路直达全国320多个城市,通过铁路到达满洲里、阿拉山口等边境口岸,通过宁波港、上海港等直达世界主要港口,每天空运快件超过10万件,年出口集装箱超过57万标箱。高效便捷的贸易环境和开放包容的商业文化吸引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商人齐聚于此。每天有20多万中外客商在义乌采购商品,年出入境外商超过40万人次,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滚滚商流联通世界219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媒体形象地称义乌为“新丝绸之路的起点”。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已成国家战略


  义乌人“善首创、敢人先”,以改革促发展是义乌的最大特征。义乌的改革发展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被列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国务院2011年3月批准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把义乌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试点获批以来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省、市多级联动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国务院2012年1月专门发文将18个方面的41项改革试点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30多个国家部委,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委的13位部级领导和近30个部委调研组先后到义乌指导试点工作。浙江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推进改革试点的意见,为义乌下放了357项省直部门的行政审批和管理权限。


  首先在贸易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以新型贸易方式为核心,增强外贸发展活力。建立符合国际贸易规则、适应国际贸易实践需要的贸易体制机制,是增强对外贸易活力的关键。


  义乌试点的首要任务是探索建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及相应的配套政策、监管措施。市场采购贸易是专业市场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外贸易形式,普遍存在于浙江、广东、福建、北京、新疆等沿海和内陆边境地区的外贸型专业市场中,在义乌极具代表性。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这种贸易方式呈现出“拼箱组货普遍、参与主体多元、交易集约度高”等鲜明特点。当前要把这种贸易实践活动上升到体制机制高度,赋予它更强的生命力。


  其次,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面先行先试,以多元融合的展贸平台为基础,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把握全球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义乌努力加强市场建设,市场发展呈现出四种新的变化:生产性消费资料市场与生活性消费资料市场融合发展,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出口贸易与进口转口贸易融合发展,会展业与商贸服务业融合发展。


  义乌试点就是要紧紧把握市场多元融合的发展趋势,广聚各方资源,加快各类平台建设,努力实现“三个进一步提升”:发挥“母市场”效应,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搭建进口商品展贸专区,打造国家级会展平台,开辟海外经贸合作区,进一步提升义乌在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合作等方面的影响力;发挥贸易流通对经济的先导作用,通过建设生产性消费资料市场、整合制造业平台、搭建共性研发平台、培育产业集群品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义乌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发挥市场辐射功能,构筑区域合作互补优势,通过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口岸通关体系、建设智慧城市,进一步提升义乌市场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三,在提高贸易便利化方面先行先试,以新型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营造国际化、法制化的商务环境。提高行政效能、降低交易成本、改善贸易环境,是国际贸易便利化追求的不懈目标。


  义乌试点就是要适应国际贸易、市场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把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商贸环境,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优化行政资源配置。围绕提升与国际贸易和城市国际化相适应的行政效能,加强仲裁、边防、港务、金融等机构监管服务能力建设。完善贸易促进体系。建设口岸信息化平台,建立对外贸易单一窗口,健全口岸管理协调配合机制和涉外管理服务机制,目前义乌已设立浙江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义乌分局,已启用的国际贸易服务中心集中了政府大部分涉外政务服务内容,一站式服务的日均办件量500余件,每天接待办事群众1500余人。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服务品质。加快发展与国际贸易相适应的各类社会事业,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制度体系,以国际化理念引领城市建设,构建“中心城区百万人口”城市框架,加快建立开放型城市的综合服务体系。


  国际合作与发展舞台将更加广阔


  国家级改革试点的确立,为推动义乌发展、加速浙中崛起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以改革试点为引领,在党代会上义乌提出了建设“两区六城”的宏伟目标,即建设“商贸特区”、“市场新区”,全面打造“国际陆港城市、金融生态城市、制造业洼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城市、文明信用城市、幸福和谐城市等“六大特色城市”。义乌将以更加坚定的改革信念和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加快国际贸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争早出成果,早见成效。在此,义乌期待在更深、更广的领域与社会各界展开合作,携手推进国际贸易改革,同绘蓝图,共谱华章。


  在市场、总部经济、会展、电子商务等领域义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众多的投资机会。在市场方面,除小商品采购和国际生产性消费资料市场外,还设立了进口商品馆,面积10万平方米,已引进8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万种商品,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进口基地;在先进制造业方面,义乌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已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还有一个省级开发区——义乌工业园区,并在争取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十二五”期间还将规划12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在总部经济方面,着力推进总部经济区和金融商务区建设,目前总部经济区占地240亩,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30幢总部大楼,现已引进44家企业入驻,将打造成为区域性先进制造业总部基地和国家级小商品创新研发示范基地;金融商务区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服务等现代商贸服务业,目前已引进投资约160亿元的项目12个,将努力建设成为浙中地区最具活力的商务核心区、最具潜力的金融发展高地;在会展方面,义乌是全国十佳会展城市,每年举办50多个展会,其中义博会是商务部主办的三大出口商品展之一,此外还有文博会、森博会、旅博会等,共有4个国家级展会,贸易指数高、经贸实效突出;在电子商务方面,目前义乌市已集聚各类网商6万多家,自主开发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义乌购”正式上线,规划占地641亩的国际电子商务城即将开工建设,5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电子商务专区、11万平方米的网商创业园已投入使用,与阿里巴巴开展了战略合作,义乌正努力打造国际电子商务城市。


  随着改革的全面实施,义乌的发展潜力将更加巨大,各种基础设施和要素保障能力的不断加强为义乌试点和城市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围绕构筑便捷的国际贸易通道,义乌还将投资190亿元加快内陆口岸场站、国内小商品物流中心等12个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其中8个项目已明确列入交通运输部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义乌申报国际陆港城市已进入联合国亚太社会陆港协定会议程序,有望建成具有“始发港”和“目的港”功能的“义乌港”。铁道部已明确将义乌集装箱专办站列入全国规划,义乌航空口岸已列入“十二五”期间全国39个新开口岸项目之一,融入长三角整体发展的“公、铁、空”立体化集疏运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围绕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义乌试点的《金融专项改革方案》定稿后,将由浙江省政府上报国务院,重点将在义乌探索建立“五个试验区”:中小企业融资创新试验区、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创新试验区、民间资本管理创新试验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试验区。目前义乌已构建了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金融协调发展的多元金融组织体系,有银行、证券、保险、期货、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股权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和组织89家,投资管理企业117家,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已全部升格为二级分行。围绕强化义乌试点的土地要素保障,义乌《土地专项改革方案》已获得国土资源部批复。根据方案,将在改革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耕地占补平衡和区域经济补偿机制、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


  随着改革试点的全面推进,义乌的发展环境将更加优越。义乌已先后出台加快省级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制造业洼地城市”建设、加快招商工作等政策意见。对进驻义乌重点市场区块发展的企业将在商位安排、面积确定、租金收取、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对入驻金融商务区、总部经济区等重点区块,入驻内陆口岸场站、保税物流中心等各类发展平台的企业,在注册、税收、财政支持等方面提供最大的便利和优惠。对义乌外贸发展具有重大推动发展作用的企业可实行“一事一议”,量身定制优惠政策。 (作者系中共义乌市委书记)

来源:中国商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