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时间:2013-02-06





辞旧迎新,又到了各省市一年一度的“两会”时节。近日记者走访了福建泉州“两会”,并听取了当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泉州市市长黄少萍在泉州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泉州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710亿元,增长12.1%。


  过去的一年,泉州在坚持实体经济,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上下足了功夫,也受到上级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务院批准设立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第三个金改区;国务院批准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实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福建省政府专门出台促进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批准泉州开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支持打造民营经济发展乐园。


  紧抓工业支撑 大力帮扶企业


  2012年,泉州紧抓工业支撑不放。建立促进工业稳定增长联动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成工业增加值2640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增至1680家,完成增加值1920亿元。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等主要行业产值增速均超过20%。


  同时,强力推进产能建设。突出生产性、生财性项目,实施县级以上产业重点项目1200个,完成年度投资1030亿元。建成海峡轨道客车、三安光电、本科电器等工业项目261个,新增年产能650亿元;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90个,新增年产能750亿元。中化炼油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泉港、泉惠石化园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南山片区进驻企业20家。


  近日,福建省经贸委公布福建省第十六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泉州有11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据了解,截至目前,福建省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量达331家,其中福州有75家,厦门有37家,泉州有95家。


  对此,黄少萍表示,泉州政府将继续开展政策落实专项行动,帮助企业用好扩大生产、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政策。据统计,去年泉州市共召开企业座谈会226场,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672项。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泉州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主体作用,与5家银行开展战略合作,民生银行在泉成立石材产业金融事业部;引进菲律宾首都银行,实现外资银行零的突破;规范壮大小额贷款、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新增贷款600亿元,新增小额贷款公司14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033亿元;关注民间借贷,防范地方金融风险。


  发挥实体优势 推动“二次创业”


  “实体经济是泉州的最大优势。”长期以来,泉州始终专注实体经济发展,把实业置于重中之重。正是这种坚守,泉州成功顶住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工业总产值连续20年居福建省首位。

  2012年,泉州提出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加快民营经济转型提升的规划。出台实施推进“二次创业”若干意见及配套文件,启动民企转型升级扶持行动计划,设立兑现专项资金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2030亿元,增长17.9%。


  新增上市企业3家。国家工商总局出台6条措施,支持泉州品牌国际化;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2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97件,泉州商标馆开馆。出台加快推进产业转移扶持政策,山区与沿海实现项目对接7个,总投资20.7亿元。


  深入实施自主创新“三年行动”。总结推广“安踏经验”,组织科技“五清零六提升”行动。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61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创新型企业25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家、授权专利8208项,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25亿元。微波通信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体系列入国家试点工程,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安溪、晋江建筑饰面石材行业实现整体退出。


  不断加强人才支撑。出台实施服务民企“二次创业”人才计划,启动海内外泉籍人才回归工程;实行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和高级人才证制度;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50人(团队)被评为省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兑现386位高层次人才贡献奖励。


  举办民企“二次创业”推介会5场,出台推进异地泉籍企业回归创业12条措施,实现项目回归120个,总投资1100亿元;引进企业总部或营销中心300多家,增加税收约32亿元。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