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黑龙江省科技工作将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近日召开的黑龙江省科技工作会议提出,今年黑龙江省科技工作将突出三个着力点,并将科技工作目标锁定12项量化指标,即加快企业研发能力建设,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00家,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的70%以上;加强协同创新,组织实施50个省重大科技项目,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00个,培育科技创新创业团队50个;加快高新区建设速度,实现省内落地成果500项、产业化成果50项,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3%;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力争达到1.5%,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此进一步推进“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和“科技人才强省富省工程”建设。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2012年,黑龙江省以实施技术创新为重心,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大进步,取得长足进展。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布局,黑龙江省共谋划争取1305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获国家科技经费支持14.7亿元。围绕黑龙江十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需求,组织实施了32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了“新型重载运煤专用敞车”、“核燃料加工专用设备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等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1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600吨级大型钢锭研制及工程应用”等279项科技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奖,全省专利申请量达到30610件。
产业技术创新的成果为黑龙江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石墨、燃气轮机、铁路重载货车成为新经济增长点。2012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006亿元,同比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1%。黑龙江省科技厅牵头推进51个生物产业大项目建设,共完成投资69.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4%,2012年生物产业销售收入实现603亿元,超额完成黑龙江省政府下达指标近百亿元。其中,牡丹江市生物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黑龙江省充分发挥“一带两区”的创新资源集聚和示范作用,该省5个高新区2012年预计实现总收入4071.8亿元、总产值3596.8亿元、利税43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5%、19.6%、21.6%。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经过3年建设,正式投入使用,累计签约项目256个,开工项目187个,长春应化所等中科院11个研究机构相继挂牌开展工作,高效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建筑落成并投入使用,奥瑞德蓝宝石等8个高科技企业开工投产,139个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城开始孵化。
2012年黑龙江省全面实施火炬创新工程,该省5个高新区新引进黑龙江省煤电化实验室、清华同方研发中心、太爱肽生物科技研究所等10家研发机构,18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等28家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基地。同时在科技园区启动了11个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建设,大庆高新区石油化工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新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65项,实现总投资232亿元;哈尔滨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首批16家基地之一;18家国家级科技特色产业基地2012年实现产值2158亿元,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载体。黑龙江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作用,新建哈尔滨发电设备产业基地创业中心等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该省4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6家大学科技园新增入孵企业510家。
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012年黑龙江继续开展科技“双走进、双发布”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科技成果对接活动258场次,发布科技成果4500项,展示交易活动近百次,促成525项科技成果实现省内落地转化。其中,第四届哈尔滨国际科技展交会共展示19个国家的1532项最新科技成果,117个项目签约并落地转化;大庆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成功促成哈尔滨工业大学“有源电力滤波器项目”等104个项目落地转化。2012年,黑龙江省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53%,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实现100.3亿元,同比增长61.3%,提前3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黑龙江省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共有20家企业和37家高校、科研院所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其中,“澳大利亚粮食漏斗车研制开发”成果被齐轨交通装备公司以470万元购买转化,实现销售收入9856万元;“玉米淀粉脂肪代用品和玉米黄色素的工业化生产技术”成果被镜泊湖农业开发公司以200万元购买转化,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同时,黑龙江省根据企业需求,积极推动李坚等院士专家走进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该省院士工作站总数达到30家,进站院士32人,合作项目56项。该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仅重大科技新产品项目就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资金达15.7亿元。中航工业集团哈轴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共建航空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齐轨交通装备公司建成我国首个铁路货车整车疲劳与振动试验台,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2012年黑龙江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4家、创新型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157家、高新技术产品253个,珍宝岛药业等3家企业进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行列。
此外,2012年黑龙江省企业专利申请量实现8509件,同比增长85.7%;有17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国家创新基金立项支持,获资助金额达1.07亿元。哈尔滨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大庆市成为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的32个单位之一。
平台建设支撑产业发展
2012年,黑龙江省加快行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中医药科学院顺利完成升格,绿色食品研究院整合完毕,工业技术研究院获批。重点加强了黑河硅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和八一农垦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等10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11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为1660家中小企业开展服务,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521个。
2012年,黑龙江省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获批成为东北三省一区首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新增服务加盟单位79家,新入网大型仪器647台套,建立了8个县区共享服务推送站点,累计提供科技服务6.5万项次,实现服务金额1.75亿元。
黑龙江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市场加快建设,2012年新增3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成功举办了黑龙江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展览展示该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300余项。同时,科技金融合作实现新突破,该省3家战略合作银行通过创新实现专利权质押等各类融资达52.5亿元,如大庆帮助航天三沃公司等8家单位获得专利权质押贷款5000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黑龙江省新组建了杂粮等1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省联盟总数发展到31家,覆盖了860家成员单位,其中企业444家、高校139所次、科研院所162家次、金融机构30家。动力装备等11个工业领域联盟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463亿元,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02项,获国家经费支持6.17亿元,获专利251件,制定国内和行业技术标准19个,开发新产品、新工艺232项。
此外,黑龙江还积极推进科技惠民行动计划,使更多科技成果普惠广大人民群众。该省群众性科普活动丰富多彩,仅2012年科技活动周期间就组织5万多名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1000余次,开展各类科普活动800余场次;科技服务百姓民生,围绕安全、医疗、环保等领域实施了“3G与Wi-Fi无线城市安全监控系统”等科技项目29项,黑龙江成为国家首批科技惠民计划试点省,牡丹江市阳明区成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支持林甸等33个县市区实施了科技富民强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星火计划等各类科技项目42项。
为实现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强省建设的新要求,今年黑龙江省将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把黑龙江建设成为科技强省。力争到2020年,黑龙江省科技工作在创新体系建设、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实现新跨越。(本报记者 刘艳报道)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