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军)“以煤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一方面迫切需要提升转化层次和深度,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需要从发展起来的煤制甲醇、兰炭、电石等项目出发,加速寻找新的转型发展之路。”在3月25日陕西省政府召开的一季度经济分析会上,有关专家如是说。
化工专家、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卫东说,近年来,陕西周边地区兰炭企业已有半数以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甲醇、电石、氯碱等企业绝大多数处于微利状态,绝大多数合成氨、金属镁、硅铁、焦化企业亏损或微利,目前处于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究其原因,其一是盲目投资跟风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产能过剩;其二是资源转化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技术落后,小循环多大循环少;其三是单一资源单一产品的项目仍占主导地位,以煤为主的多种资源协同配伍,生态布局循环链接,综合利用多联产项目少。
郭卫东建议,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消化甲醇、电石、焦化等过剩产能,开发一批进口量大、国内需求持续上升、附加值高的化学合成材料,比如聚酯、聚醚、异戊橡胶、氟碳树脂、石墨烯树脂等,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郭卫东还从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到综合利用提出全新路径:一是新建的煤炭资源转化项目,要实现煤转化过程中产生的物理能、化学能和全部化学元素、中间产物、目的产物,均能得到高效综合利用;二是已建成的煤制甲醇等煤化工企业,最好在前端用连续粉煤干馏工艺提出煤焦油,再将粉焦气化,用焦炉气和合成气合成甲醇,再利用化学循环尾气和余热发电并用于本装置;三是煤焦化和兰炭企业要压缩焦炭、兰炭商品产量,按照焦油收率最大化进行技术改造,对焦油进行深度加工转化;四是与煤电、兰炭共生或多联产形成的硅铝镁及建材产业也要转型发展,开发前沿高端和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