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确保黑龙江工业增长


时间:2013-04-03





  特色素描


  2012年黑龙江省工业发展项目建设亮点频现,由于坚持不懈大上工业项目,创下历史最好水平,占据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哈尔滨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和大庆市等一些地市成为工业项目建设中的佼佼者。黑龙江省全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000个,同比增长42%,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00个,增长56%;投产项目3500个,增长30%。重点工业项目“双百工程”开复工率达100%,全省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200亿元,增速保持40%以上。


  精彩言论:黑龙江省已经历史性地错过了一些战略机遇,现在不能再失去机遇了,抓发展其实就是抓机遇。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黑龙江省工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取得了不平凡的发展成绩,可以用“一稳”、“一进”、“四提升”来概括。黑龙江省副省长张建星如是说。


  稳增长成效显著


  “一稳”,即工业经济运行平稳。通过出台工业稳增长十七条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遏制了年初工业增幅大幅下滑的不利态势。201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三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一进”,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挺进全国前列,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200亿元,同比增长40%。


  “四提升”,即县域经济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全面提速、逆势增长、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2012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工业增加值增长22.3%。产业集聚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全省建设了5个国家级、16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及16个县级重点园区,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达到23个,产业集聚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以100户重点监控企业和4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哈药集团等3户企业列入国家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推进项目。尤其是移动全国云计算中心、国裕金融数据中心等投资上百亿、数十亿元大项目落户哈尔滨“中国云谷”,标志着黑龙江省云计算产业已经由谋划期进入高速发展期。军民结合得到进一步提升,规划面积50.82平方公里的省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建设正式启动,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一年内,基地就与航空三院等9个单位合作引进了一批产业项目。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谈到黑龙江省工业发展前景和对策时,张建星说,今年全省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总的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力以赴,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工业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工业经济实现不了12%的增长,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就要落空。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完成好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去年全省工业增速之所以能够稳步回升,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要加大工业“双百工程”推进力度,坚决打赢工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切实发挥好投资对工业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要建立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机制,已规划的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重点项目要倒排时间表,已建成的项目要尽快达产达效。


  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深入研究国家已经和即将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同时,要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支持大型企业和外向型加工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切实做好工业生产要素的调控保障。针对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求状况的新变化,抓住关键环节,加强综合平衡与应急调节。积极争取开展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要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引导企业采取多种手段扩大融资。


  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一个大项目、好项目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牵动作用,特别是要把引进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作为我们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坚定不移,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县域工业化步伐。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农业生产型、矿产资源型县市、沿边口岸型等不同类型的县市,都要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确定主导产业,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工业发展道路。


  促进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要依托农产品优势资源,重点发展水稻、大豆、玉米、林产品等深加工产业链,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农林产品加工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构建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县域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新阶段我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就是城镇化,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更加注重城镇的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的产业集群建设,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形成城乡统筹、产业互动的格局。


  毫不动摇,着力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健康发展。黑龙江非公经济发展虽态势不错,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非公经济发展上一定要解放思想,扎实推进小微企业培育计划,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扎实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动用各种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大力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扫除一切制约发展的障碍,为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和“土壤”。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