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放眼全球,城市群的崛起,正深刻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而在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来,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三大增长极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大战略之下,我国区域开放、开发的格局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海与沿江、沿海与内陆并重的转换期,新的城市群、新的增长极正在应运而生。“中三角”就是其中一个实力雄厚的角力者。近日,“中三角”高调亮相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吸引中外众多关注目光。其雄心勃勃,剑指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4月7日,“中三角”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个省份的领导以集体形式携手出席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长江中游城市群主题宣传活动。在这个一年一度的经济盛会上,位于中国中部的这四个省份意气风发,向世界高调展示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剑指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决心和中部地区的崛起之梦。
湖北省长王国生在主题会上表示,四省将合力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复合型、生态型城市群;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建设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经济增长极;安徽省副省长花建慧表示,将与兄弟省份一起创造“中三角”新的未来;江西省长鹿心社表示,将加强长江中游地区密切联系,扩展外部合作,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一个新的经济区域形象正逐渐变得清晰……
从东湖协议到博鳌论坛
“中三角”,即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南昌、安徽合肥四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和浙赣线、长江中下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向东、向南分别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实力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列全国第四位。
近年来,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引下,中部省份发展明显提速,但是在激烈的区域竞争环境下,中部省份并未形成一个发展的整体板块。湖北因为距离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都比较远,所以需要积极主动地打造中部崛起的战略平台,为经济发展谋求出路。而事实上,由于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湘北地区、(南)昌九(江)城市带位于赣西北地区,离珠三角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也有一定距离,因此也对打造“中三角”一直抱有期许。这些,都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增加了可能性。
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开始联手谋求全国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
2012年2月,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签订《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中三角”进入国家战略视野。
2012年12月底,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在江西九江主持召开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时谈到长江中游城市群。他对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负责人说,把安徽纳进来。至此,“中三角”三省携手深化为四省共襄。
2013年3月,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省会城市达成《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战略合作协议(武汉共识)》,将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按照该协议,四省会城市将在九个层面深入开展协作,包括:共同谋划区域发展战略,推动自主创新、转型发展合作,推进工业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内需发展和区域开放市场体系建设,共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共建公共服务共享区,共建共享社会保险平台。
2013年4月,四省再次携手亮相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共画区域发展蓝图……
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之争
在“中三角”积极、高调地推广宣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背后,是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之争。
欲将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名号揽入怀中的不止“中三角”。
早前,就有西部学者认为,“十二五”期间,若以西安、重庆、成都三大城市群为主体,构建“西三角经济区”,将强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并有可能形成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此外,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上,海西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也有意接下东部沿海城市的“接力棒”。
另外,让“中三角”倍感压力的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重庆代表团提交了“关于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在这份建议中,重庆代表团期望我国在出台、实施《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的时候,“进一步突出重庆成都城市群作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战略地位”。随着瞄准成为新增长极的成渝城市群正式登台亮相,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争夺战日趋激烈,因此“中三角”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