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正值栽种好时节。
一大早儿,河南省鄢陵县柏梁花木市场就热闹起来了,挂着北京、江苏、陕西等地牌照的货车随处可见,一车车带着泥土清新的苗木,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在姚家路口,来自山东郯城的孙振峰正忙着往一辆车上装银杏树苗,路对面儿的朱建华也刚摆放好满地的茶花,他是来自宁波北仑区的商户。孙振峰告诉记者,他们在老家都有育苗基地,因为鄢陵是长江以北最大的花木产销集散地,市场规模和潜力都很大,不少外地花木企业也都选择到这里“摆摊儿”了。
记者从河南省林业厅了解到,不仅是象孙振峰这样的花卉苗木商人选择落户河南,还有越来越多的林果深加工企业、家具生产企业也纷纷前来投资,已经带动形成了从林业种植到林业加工销售的集群式产业链条,进而带动着运输储藏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我们的生态林业是在筑牢保粮屏障的大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河南粮食总产量实现九连增,离不开8500万亩农田林网构筑起的绿色屏障的保护。”河南省林业厅副厅长刘有富说,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培育产业集群为抓手,对全省林产业进行科学规划,精心引导,使平原农田林网、园区花卉苗木和山地经济林木万木葱茏、百花齐放,河南林业走出了一条立体发展、多方受益的广阔道路。
河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是“南花北移”、“东花西送”进行品种驯化的理想地区,引导培育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又是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种植结构、培育新兴产业的有力抓手。经过培育发展,河南花卉种植面积占全国比重稳定在12%左右,销售额占全国比重稳定在8%上下,月季种苗、鄢陵观赏苗木和洛阳的牡丹远销到德国 、日本 、美国 、新加坡等国家,已逐步发展成为花木产销大省。
林业生态建设,绘成了山川和谐秀美,也造就了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与保障民生紧紧结合起来,才能激发长久的活力。河南持续深化林权改革,为民营企业和农民致富拓展了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全省96.5%的集体林地产权得到明晰,71%的集体林地实行了家庭承包,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极大地激发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过去长期闲置的荒山荒地沟坡滩涂,由“死资产”变成了“活资产”,扩大了生态绿化版图,产生了经济效益。特别是各地探索出来的农林牧综合经营方式,创造了以林为主,林下养殖和林果加工等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目前,河南林业每年向社会提供1400多万立方米木材和以数万吨计的林副产品,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万家。干鲜水果、木本粮油、中药材等经济林面积达到1684万亩,经济林产品总产量突破440亿公斤,产值突破600亿元。花木龙头企业已达1384家,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175万亩,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经济林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带动了贮藏、加工和服务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初具现代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体系。
“关住窗关住门,一年吃沙一大盆”。这个民谣曾是地处黄河故道的清丰县的真实写照,过去该县耕地面积的35%以上是沙荒地。现在,这里不但形成了“十里长渠林成线、百里大路林成阴、千亩沙区林成片、万亩农田林成网”的林业种植格局,成为河南首家速生丰产林基地县,还悄然崛起了一座家具之都。走进清丰县家具产业集聚区,现代化的家具展厅林立 ,满载木材和家具的车辆进进出出。全县210家林木林板加工企业和200多家家具加工企业遍布城乡,将林产业链条从小农家拉向了大市场,年产值已达5亿多元。
统计表明,2012年,河南林业产值总收入预计将达1085亿元。每个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平均达到105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5%,提供就业岗位370多万个,林业专业合作社达到1798家,林业产业已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来源:中国经济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