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大连瓦房店轴承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产业)入选,成为大连市四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
随着瓦房店轴承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产业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示范基地,作为历史上中国轴承工业发祥地的瓦房店,完全有能力充分利用“中国轴承之都”品牌优势,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推进轴承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为我国在轴承大国向轴承强国迈进的历史进程中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出突出的、历史性的贡献。通过形成以瓦轴集团为龙头,以规模企业为主体,大中小轴承企业协调的产业集群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最具特色的轴承产业集聚区之一。
地处辽东半岛的大连瓦房店市因轴承产业发达而被誉为“中国轴承之都”。
我国现有瓦房店、洛阳、浙东、长三角和聊城等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其中,瓦房店的规模最大。2010年,瓦房店地区轴承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32亿元,占全国销售总量的20.43%。
瓦房店市是中国轴承之都,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祥地,现在已形成以瓦轴集团为龙头的轴承产业集群,承担着国家重大装备、重点项目和国防建设重点工程的配套任务,地区的轴承产业已拥有一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认可的“试验室”以及“国家大型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获得国家专利4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26项,有1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瓦轴等4家公司的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瓦房店市目前已建立起生产布局基本合理,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大中小企业并存的较为完整的轴承工业体系。区域内共有轴承及配套企业700余家,企业集团9家。产品涵盖9大类型,畅销国内并远销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轴承产业营业收入完成342亿元,占全国轴承行业营业收入的21.6%,工业增加值完成112亿元,占全市GDP的11.5%。2007年,瓦房店市获国家惟一“中国轴承之都”称号。2008年,瓦房店市的轴承产业集群又被列入“中国产业集群50强”,2011年,轴承产业集群被辽宁省政府评为辽宁省示范产业集群、辽宁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中国轴承之都成功通过复审;2013年1月,轴承产业集群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形成了以瓦轴集团为龙头,以规模企业为主体,大中小轴承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与轴承相关的临港配套、风电装备、机床、纺织机械、电子等产品发展迅速,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也与瓦房店的轴承行业成功地进行了合作。
瓦房店是中国轴承工业的摇篮,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开发开放这两个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年的发展中,该市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膨胀存量与扩大增量相结合,抓大与扶优相结合,速度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做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同时,通过实践自主创新、产业集聚、专业配套、市场开拓、品牌带动和人才培育六大战略,力争把瓦房店建成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轴承产业制造基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年内的奋斗目标,即到2015年末,全市的轴承及相关产业要完成营业收入1010亿元,其中轴承主营业收入完成550亿元,分别年递增28%、18%。轴承主营业收入将达到全国轴承销售收入的29%,占世界销售收入的13%。
围绕这一目标,瓦房店对轴承产业布局进行了新的规划,全市总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分别由西郊工业园区、祝华工业园区、瓦窝工业园区、太阳工业园区、九龙工业园区和岗店工业园区6个板块组成。在规划的基础上,全力支持瓦轴、大冶轴等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支持瓦轴等企业集团与外地轴承企业重组,打造民族轴承工业的航空母舰。重点扶持“专、精、特”优势企业,让他们以优势产品参与国际、国内分工。提高轴承产业专业化水平,本地轴承零件配套率要达到90%以上。提高生产集中度,鼓励中小企业间进行资产重组,资源整合。淘汰退出一批,实施生产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阻止不具备技术条件和达不到经济规模的小型轴承企业滋生。政府根据企业需求,及时搭建研发设计、质量检测、培训教育、市场营销等公共服务平台。
近年来,瓦轴研发成功的一大批高端产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就包括——出口汽车轴承项目全面启动,大轴重铁路轴承开始小批量供货,替代进口的数控立车主轴轴承已在用户装机,风电6.0MW主轴轴承通过了运行前的检测试验,双轴心组合轴承的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3年1月份,围绕产品结构调整,瓦轴集团用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当月即完成了近90种新产品的研发,高端轴承产品开发项目、工艺技术创新项目、检测试验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等全面展开,铁路轴承、钢铁系列轴承、传动系列轴承等均逆势增长。瓦轴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44.1%,实现了生产经营开门红。与此同时,瓦轴集团的出口市场也实现了大跨跃,在高端产品、主机客户、批量规模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公司在印度和欧洲建立了销售中心,开发了国外的汽车整车市场,风电、汽车及工业装备类轴承产品进入国外大公司的主机配套市场。(方保权 本报记者 杨荣坚)
来源:中国质量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