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突出打造四大绿色产业基地


时间:2013-05-10





  本报讯 2012年黑龙江大兴安岭绿色产业实现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这得益于大兴安岭转变发展视角,利用富足资源,突出打造“四大基地”,为绿色产业后续发展带来的强劲动力。

  大兴安岭积极落实地区“产业项目3年攻坚战”绿色食品产业项目推进工作,计划总投资10.2亿元。

  打造蓝莓生产加工基地。大兴安岭野生蓝莓资源十分富集,分布面积达到782.5万亩,蕴藏量8.76万吨,被誉为“中国野生蓝莓之乡”。近年来,全区加大了野生蓝莓保护力度,集约化试点经营面积达到1.53万亩,平均每亩增产15%左右。与此同时大兴安岭加大了人工蓝莓种植力度,建立了2个组培生产基地,4个扦插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大兴安岭更加快了蓝莓产业化进程,开发出蓝莓冰酒、果干、果糕、花青素提取物、软胶囊和口服液等十大类160多种产品销往国内外。大兴安岭力争5年内,野生蓝莓种植资源得到全面保护,亩产增30%以上,人工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蓝莓产业产值实现10.3亿元。蓝莓基地建设,现已完成集约化经营面积15万亩。同时,大兴安岭逐步推进人工蓝莓种苗繁育和种植基地建设,基地种苗繁育完成516万株,种植面积完成5210亩,均超额完成年初计划。

  打造有机黑木耳生产基地。大兴安岭优良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冷凉优势,使黑木耳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含量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类产品,特别是胶原含量高出了20倍以上。大兴安岭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养殖黑木耳,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成标准化木耳养殖基地66个,占地6370亩,木耳养殖规模达到了2亿袋,平均每袋利润1元钱。尤其是在木耳菌袋中添加以麦饭石为主要成分的菌物生长促进剂,生长出的黑木耳富含锌、铁、硒等人体所必需的18种微量元素,每袋产量提高了30%。

  打造野生中药材保护利用基地。大兴安岭有药用植物600余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药材20多种,野生药材贮藏量高达200万吨,市场价值在10亿元以上,是我国寒温带天然药库。近几年,大兴安岭已建成黄芪、原麝、草苁蓉3个省级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总面积达180万亩;聘请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院、中国药典委员会完成了黄芪、五味子、苍术、赤芍4种野生药材的品质鉴定,打响了大兴安岭野生药材品牌;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建立了省级野生药材人工抚育和补植科研示范基地。与此同时,全区将进一步加快野生中药材保护利用。

  打造脱毒马铃薯种植基地。大兴安岭是理想的高纬度马铃薯繁育区,近年来不断加大马铃薯产业的培育力度,重点推广了一批适应大兴安岭栽培的优良脱毒马铃薯品种。如今,全林区马铃薯、商品薯种植面积达10.8万亩,产量21万吨,并计划在大兴安岭建设2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基地,4万亩原料基地和2万吨淀粉加工厂。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