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有望成为“重庆造”新名片


时间:2013-05-13





本报讯(通讯员张雯雯崔小兵记者蒋维胜)4 月28 日,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由此,重庆市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序幕正式开启。记者从成立大会获悉,该联盟将成为重庆市主推产业链形成和政企沟通的重要平台,成为重庆市打造“全球机器人之都”的重要保障。据透露,“ 重庆造”机器人产业有望在2020 年达到1000 亿~1500 亿元。

行业人士分析认为,目前重庆市机器人产业面临产、学、研脱节,各大企业、科研单位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联盟成立的初衷就是通过抱团,创建行业标准,争夺行业话语权。此外,重庆机器人产业还缺乏相应的规范,相关的技术细节和通用标准也比较模糊,这蕴含着巨大的机会,联盟成立后将致力于在行业初创期发出重庆市机器人行业的声音,力争将重庆标准推广为全国标准。

联盟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联盟成立后将为重庆市机器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跟专业媒体合作开展舆论宣传,和市政府园区和国内企业开展洽谈争取招商机会,聘请专家为会员企业提供产业咨询规划,以及为企业的相关项目申报出谋划策等。

“随着联盟的成立,标志着重庆全面启动被称为第四次技术革命浪潮的机器人产业,并提出了打造‘全球机器人之都’的目标。”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正面临招工难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困扰,而且一些恶劣环境下的生产作业也非人力所能及,往先进制造业的转型迫在眉睫。重庆机器人产业发展思路达成路径和相关措施,已经在市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对此,行业专家认为,第一,机器人生产线的特点是质量和效率稳定,对于产品质量要求更高的厂家来说,能够改进整个质量体系的稳定性。第二,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高温、深水中,机器人比人工作业的成本和风险都更低,可以免除企业和员工的工伤风险。第三,引入机器人可以极大降低劳动力成本。一般来讲,使用机器人的生产线可以降低80%的劳动力,并且还可以将效率提高4倍以上。

据了解,2012 年世界机器人产销量达16 万台,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市场占了全球市场的1/5,目前,机器人产业正处在井喷的前夜。重庆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研发方面,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的研发水平就代表国内的领先水平,完成了许多机器人产品的研发。此外,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都在和企业联合开发机器人。依托于重庆市大批制造企业,重庆拥有其他城市难以企及的技术储备和应用示范环境。重庆市将以市场换产业,吸引全球机器人企业来渝投资,政府将帮助进行市场推广应用。

记者了解到,为了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重庆市将出台大量配套政策。主要包括将成立机器人协调领导机构,整合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形成合力支持入渝机器人企业发展。将设立一直专门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金,对机器人研发过程中的各项环节提供资金扶持。此外,重庆将拿出1 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机器人产业园,满足企业的聚集需要。“我们的目标是做出重庆品牌的机器人,并在10 年内打进全球市场。”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一位负责人这样说道。

来源:中国质量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