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科技助推海洋经济发展


作者:龙邹霞 房月英    时间:2013-06-25





福建是海洋资源大省,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曲折漫长。福建也是海洋科技大省,通过不断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创新海洋科技工作机制,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形成依靠海洋科技创新助推海洋新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依靠科技创新,海洋经济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5%,2012年达522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6.5%,居全国第五位。其中,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57%以上。2012年福建全省海洋高新产业实现总产值391亿元,增长57.6%,是福建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增速最快的行业。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海水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

一、海洋生物医药业:加快培育、优势明显。福建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研发实力不断增强,拥有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生物和医药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已开发出河豚毒素等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产品,星鲨鱼油、蓝力宝深海鱼油、“蓝湾”硫酸氨葡萄糖以及富含DHA的微藻油脂等项目已初步产生经济效益。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成长,已集聚润科、华宝等海洋生物高新技术企业25家。

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福建省已能建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救助船、大马力工作拖船、海洋供应船等海洋工程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年增加值 66 亿元以上。福建省拥有20万吨和30万吨级修船坞,分别可以承接海上储油船FPSO和部分钻井平台的改装、修理及建造业务。独资企业“豪氏威马”已形成设计、制造、安装、检测、调试等一条龙服务能力,重点发展重型起重设备、钻井设备、铺管设备和系泊设备等具备国际主要船级社认可的海洋工程装备。

三、邮轮游艇业:发展壮大、效应突显。近年来,福建省邮轮游艇业增加值达14亿元,游艇出口额占全国总量的54%。厦门是国内第二家“游艇帆船产业发展试验基地”,拥有翰盛、唐荣等游艇制造企业47家,正在建设香山避风坞一期工程、东海域东坑湾游艇项目、大嶝岛游艇码头与游艇项目;漳州、泉州等地正加快推进游艇生产基地建设;宁德三都澳与法国合作打造游艇产业园区,建成后年产值可逾3亿元;福州拟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游艇制造基地,下设四大游艇工业园区,配套建设18个游艇码头。厦门成为我国沿海邮轮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城市之一,拥有中国最大、能接待14万总吨豪华邮轮码头,目前正在推动涵盖国际邮轮中心、顶级写字楼等多种物业形态的“国际邮轮城”建设。

四、海水综合利用业:日趋成熟、推广应用。福建省厦门市出台了国内第一个城市海水综合利用专项规划,一批海水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获得突破,海岛、船舶专用小型海水淡化整装设备通过设计定型,已投入批量生产;海水冷却和脱硫技术得到了应用。承担的“电膜法苦咸水脱盐净化集成技术”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已在沿海火电厂广泛应用。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泉港区山腰盐场与拟建设的惠安电厂已签订接纳浓海水合作意向。海水与海洋能利用方面,平潭将以海洋公益专项海水淡化示范项目为基础分批建成5万吨/日的海水淡化厂。

五、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发挥优势、稳步发展。福建海洋可再生能源主要以海洋风力发电为主,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73万千瓦,已形成以福清、平潭、漳浦、诏安、东山为主要阵地,以大唐风力发电场、东山澳仔山风力发电场为龙头企业的风力能源产业,总投资400多亿元、装机200万千瓦级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宁德示范工程。福鼎八尺门3.6万千瓦潮汐能项目等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六、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异军突起、前景广阔。随着福建省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加,传统海洋生物养殖空间逐步萎缩,具有可控性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及可抗风浪的“离岸型智能化深水网箱养殖”逐步兴起,并成为发展现代海洋生物养殖的主要方向。福建形成了以科研攻关为纽带,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发展模式,在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海洋生物装备研发制造、离岸智能化深水网箱等研制方面储备了较多实用新型的科研技术成果,并形成一定的产业化基础。

激发创新活力,助推海洋经济发展

福建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努力从资金引导、重大项目实施、搭建交易平台、建设产业园区等方面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加强政策性资金引导,海洋科技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设立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通过省财政一般预算安排和整合省级各有关部门现有各类涉海专项资金,每年筹集不少于10 亿元的资金,集中用于支持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和现代海洋渔业等海洋重点产业发展,海洋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和涉海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符合条件的湾外造地等沿海土地整治等。从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引导设立福建省蓝色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现代海洋渔业和高端船舶制造等海洋产业发展。

二、实施重大海洋技术攻关,推动海洋产业基础研发。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养殖生物遗传育种、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综合利用、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生态修复、海洋防灾减灾等高新技术攻关。依托现有资源和研发优势,聚集创新资源,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力争建成全国领先的海洋生物医药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跨越发展。

三、搭建项目成果交易平台,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等高技术服务业,支持技术转让、 创新孵化、成果展示、产权交易等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培育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成果转化服务模式,实现技术成果与经济的有力结合。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就是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平台。近年来,福建利用这一平台,促成海洋科研成果与本省企业成功对接项目超过500个,总投资约56.5亿元。目前,50%以上的对接项目已落地转化为生产力。2013年的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截止目前已征集对接项目111项,总投资额183.3亿元;征集企业技术需求47项,征集技术难题50项,将集中推介先进科技成果290多项。

四、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激发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福建围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重点领域高端产品研发制造,加快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支持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建立科技兴海研发中心及产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以项目为带动,创建产业化研发基地,鼓励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尽快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鼓励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重点领域前沿技术研究,率先实现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从制造向创造的跨越。

五、推动海洋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海洋产业整体发展。福建重点建设福州、厦门、漳州、莆田、泉州、宁德生物医药产业园,持续推进闽江口、环三都澳、湄洲湾、厦门湾海洋工程装备业集中区,完善产业园区和基地基础设施,构筑良好投资环境,鼓励科研院所入园创业,引导涉海企业、项目向园区和基地集中,提升园区和基地竞争优势。同时,加强园区和基地内企业之间的关联效应,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做长做强产业链。通过产业群的发展,产业链的构建,着力打造增加值超百亿的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链。

六、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打造海洋人才高地。福建大力依托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海洋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通过培养、引进和国际合作等方式,造就一批掌握海洋尖端技术的人才队伍,加强创新型海洋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实施“国家海洋学者”“新世纪海洋双百人才”工程;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和海洋科教人才出国培训项目的支持力度。对海洋人才在科研经费、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形成高效汇聚、快速成长、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记者龙邹霞 房月英)

来源:中国海洋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