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版图闪现“成都智造”


作者:郝兴建 李宽 张东    时间:2013-06-27





成都市高新区创建全国首个“微电子技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推动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程

全球八成iPad为“成都造”,全球每两台电脑所用CPU中就有一台“成都造”……近年来,随着英特尔、德州仪器、富士康、联发科、华为等一大批电子信息产业巨头纷纷落户,成都市高新区开始上演中国西部的“硅谷传奇”。

2012年,高新区再度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在该区筹建全国首个“微电子技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这是该区自2009年获批全国首家以标准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国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后,再次肩负起“探路者”和“引领者”的时代重任。自此,成都市高新区一跃成为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唯一一个“双示范”高新区,并吹响了“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铿锵号角。

先行先试 深耕品牌培育沃土

一直以来,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质量振兴工作,大力实施“质量兴区”战略,他们将此次品牌示范区建设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举全区之力先行先试、扎实推进。

为了加强品牌示范区建设的组织保障,高新区成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品牌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目标任务和考核内容,制定了品牌示范区建设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交流经验,跟踪督察,有力促进了品牌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高新区还将品牌创建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先后拨付2000余万元加大对品牌培育、名牌战略、技术标准战略、打假治劣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等的专项资金投入,使全区企业竞相争创名牌的风潮蔚然成风。

随着高新区以品牌示范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目标日渐清晰,高新区各部门开始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质监局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树立标准话语权;创新中心建立了由50名国际顶尖的品牌、标准、专利人才组成的电子信息专家库,广泛借脑借智;投资服务局、人社局则在全球范围内物色并引进一流微电子企业和专业技术人才……而作为品牌示范建设的主力军,高新区的一大批重点龙头企业更是将品牌视为“开拓市场的载体,放大财富的武器,引领时尚的旗帜”,他们不仅主动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制定成标准,还成立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专业化技术服务、公益性知识培训和集成电路设计沙龙,着力打造IC设计产业品牌,不断提高示范区微电子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

变“成都制造”为“成都智造”,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此,高新区巨资建设了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了西部唯一的无线通讯测试公共技术平台——成都摩尔联合实验室;依托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建立了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壮大;依托西部一流的综合性质检机构——成都市质检院开展全方位检测服务……目前,该区正在积极筹建西部唯一的电子信息类国家级检测中心,并与中国赛西实验室密切合作,全面完善高新区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高新区大力实施“微电子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不断壮大信息人才队伍,使人才建设与产业升级协调发展。

在品牌培育的过程中,高新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长远的眼光。他们组织人员深入开展示范区微电子企业品牌状况普查,建立基础数据库,选取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形成了一个争创市级、省级、国家级品牌的梯次架构,探索出了一种多层次、分阶段争创名牌的长效培育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新区树立了微电子产业品牌建设标杆企业10家,通过分享标杆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及品牌建设成果,不断提升园区企业“质量第一、品牌至上”的长远发展理念。同时,高新区组织专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奖励政策,对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及荣获四川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企业进行公开表彰,极大地提高了名牌企业的信心和动力。

近年来,为了保障名牌的含金量和信誉度,高新区还不断加大对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领域的执法力度,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知识产权等各部门共享信息、协同作战,严厉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有效地维护了名牌企业的合法权益。

如今,随着品牌示范建设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名牌企业从高新区这块“品牌沃土”上脱颖而出:迈普路由器用3年时间成功争创中国名牌,其间该公司产品销量不仅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还成功打入全球采购范围和IT采购目录;索贝数码在成功跻身四川名牌后,由曾经的孵化型企业一跃成为支柱型企业,利税连年攀升……据统计,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四川名牌产品45个、中国驰名商标15件、四川省著名商标49件、成都市著名商标35件。

抢占高端 领跑产业发展浪潮

不久前,IT巨头英特尔在成都宣布,其位于高新区的工厂已累计封装下线13亿颗芯片。10年来,英特尔连续3次增资成都,总投资额达到6亿美元,英特尔成都工厂已成为英特尔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也是英特尔全球集中进行晶圆预处理的三大工厂之一,获得了英特尔内部最高奖“英特尔全球质量奖”。世界各地用户所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每两台中就有一台配置了“成都智造”的中国“芯”。

英特尔在成都的高速发展,无疑是高新区领跑微电子产业发展浪潮的一个缩影。作为西部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头羊,高新区近年来紧紧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瞄准产业高端、壮大产业集群,大力实施“质量兴区”和品牌战略,不仅成功培育了一大批自主品牌,还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集聚发展,大大提升了高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据统计,目前该区不仅拥有英特尔、德州仪器、莫仕、联发科、富士通、飞思卡尔、凌成科技、凹凸电子、华为、松翰科技、南山之桥、美国风河、中芯国际、宇芯、科胜讯、芯源、达尔科技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还涌现了国腾、和芯微、华微、三零嘉微、虹微、华光瑞芯、九洲、先进功率等一大批本土自主品牌。其中,友尼森投资2.1亿美元在高新区建立了全球旗舰企业——宇芯(成都),德州仪器首期投资2.75亿美元在高新区建立了中国大陆第一家晶圆厂,和芯微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掌握USB2.0和音频编解码核心技术并实现批量生产的企业……在抢占电子信息产业高端的道路上,高新区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勇立潮头,必须掌握标准话语权,这已经成为高新区企业的共识。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依靠标准创新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言被评为“中国标准化榜样人物”;成都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通信联盟的发起单位,积极推动和参与主导IETF相关标准工作,成为四川省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国际标准IETF—RFC5706《新协议和协议扩展的操作和管理指导规范》的起草者;九洲公司在研发生猪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射频识别计价秤过程中,将产品研发和标准制定同时计划、同时进行、同时完成,制定了DB510100/T066《肉类蔬菜流通追溯设备·智能读写终端》等4项地方标准。据统计,截止目前,园区企业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111项、行业标准119项、地方标准22项,制标总量是实施标准化战略前的10倍。

在知识产权领域,高新区企业同样走得步履坚实。截止目前,该区企业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6560件,和芯微电子、迈普通信等7家企业申请国外专利(含PCT)22件,获得授权3件。虹视、和芯微、九洲3家企业建立了专利专题数据库。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高新区累计有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创新和专利融合行动,转换重大科研成果6273项,70%的核心技术通过标准化实现了产业化,全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

与此同时,随着一大批创新联盟和产业基地不断涌现,示范区企业的孕育创新能力日益提速。目前,高新区已经成立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信息安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数字媒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1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获得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四川成都)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四川)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12个国家级授牌。据了解,高新区孕育创新能力在全国所有国家级高新区中名列第3位。

风劲正是扬帆时。在英特尔、德州仪器等世界知名品牌的示范引领下,高新区微电子产业正呈现出“双核驱动”的发展态势。如今,该区集成电路产业入区项目总投资已超过25亿美元,从业人员逾10000人,2012年产值达到250亿元,拥有2条8英寸生产线、6座封装测试厂以及近100家IC设计企业,形成了由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配套项目组成、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郝兴建 李宽 本报记者 张东)

来源:中国质量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