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艺也 记者蒋维胜)近日,第三届重庆“大足杯”工业设计大奖赛正式启动,大赛组委会面向全国征集刀具、日用五金、创意五金、小家电等设计作品,这被称为大足五金发起的“逆袭战”。
据了解,此项大赛前两届评出了56件获奖作品,有部分作品已投入产业化生产,给大足五金注入了一定活力。可即便如此,面对江浙、广东及海外五金产品的冲击,大足五金虽然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却依然步履蹒跚——既没有一家龙头企业,也没有一个响亮的品牌。
曾经风光无限的大足五金,该怎样筹谋这场“战斗”才能成功“逆袭”,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过去:兴盛一时,后劲不足
上世纪90年代,大足曾与浙江永康、广东阳江并称“中国三大五金之乡”。而自唐昭宗乾宁年间起,大足五金便与大足石刻相伴而生,在历史上风光无限。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到沿海购买相对便宜而劣质的原材料,造成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影响了整体声誉。”大足五金商会负责人坦言,近年来,大足五金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外观设计落后,工序更新缓慢。他们还在用小作坊作业时,沿海等地同行几乎全程采用高精机械化作业,关键工序更是采用氮化处理,工效快、质量也有保证。加上缺少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大足五金更加没有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现状:工艺落后,利润微薄
陈明友是重庆大足区龙水镇明友钢具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他们的车间里,无论是打磨还是冷却工序,都是由人工操作,几乎用不上机械。据陈明友介绍,在龙水镇像他们那样的公司约有七成,剩余的就是小作坊,生产工艺普遍比较落后。今年3月,在大足工业园区的组织下,他带着自己的五金产品参加了在德国科隆举办的世界级五金展览,而正是这场展览让他看到了差距。“以刀具为例,国外(尤其是德国)参展的刀具几乎全都是全程高精机械化作业,热处理加工工艺采用的是更先进的冷冻方式,刀刃非常锋利,外观也漂亮。”
“德国的许多品牌,都以其优质的钢材原材料和先进的加工工艺,成就了它美观的外形和比普通刀具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能占据世界的高端市场。”大足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国内,江浙、广东等沿海五金企业如今也大都是全程机械化生产,规模大、成本低,这也使大足五金处在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中。
落后的生产方式生产出的产品挤不进高端市场,低端市场竞争又非常激烈。以明友刀具为例,一把普通的菜刀利润仅4元左右,最高端的菜刀售价100多元,利润20%左右,但市场销量非常有限。
未来:依靠创新,期待辉煌
“大足五金要想改变现在的命运,逐渐发展壮大,关键是要科技创新。”大足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大足杯”五金产业设计大赛中,已有一些获奖作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甚至将五金与旅游结合,在石刻景区附近设大卖场,在酒店设展厅,发展直营店,卖的都是中高端刀具和日用五金产品,每年能吸引六成左右大足石刻游客,效益可观。
此外,为提升大足五金的科技含量,大足区政府开始引导企业与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由这些机构提供技术咨询、产品设计等服务。同时,还鼓励企业转变观念,“走出去”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
“政府在扶持五金产业时还需加强针对性和服务性。”大足五金商会负责人建议,应对重点的、有带动效果的、创新技术性强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同时引导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做精产品。此外,政府还要想办法为企业留住更多实用人才,同时改善土地、融资、物流、基础建设、公共平台、技术服务、审批等软环境,大力引导行业抱团发展。
来源:中国质量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