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魏县:特色产业串起农民“致富链”


时间:2013-07-12





时下,在河北省魏县东代固乡、德政镇、沙口集乡一带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里,群众、客商正忙着采摘绿色辣椒、豆角、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该县台头乡西汤村百亩节水高效西瓜示范区里一个个翠绿沙甜的大西瓜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品尝;该县院堡乡中山中村的食用菌种植园内一批批菌菇正在按订单采摘,该县牙里镇安庄村一捆捆扎好的笤帚正在装运……这些是魏县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地域优势产业,串起农民群众“致富链”的缩影。

怎样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更具竞争力?近年来,该县立足农业大县实际,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区域特色产业格局的建设步伐,使农民获得了好的收益。

特色产业向高科技发展。魏县台头乡位于该县西南位置,该乡以农业为主,在过去并无特色产业,农民收入也不高。近年来,该县经过考察验证,利用该乡土壤适宜种植西瓜的特色,发展建成了百亩节水高效西瓜示范区。为获取好的收益,该示范园采取先进的“滴灌技术”进行浇水施肥,年可节约成本近10万元,起到了节约、高产、增收的目的。该项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在当地尚属首例,也是该乡发展家庭农场,增加土地附加值,推动农业向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转变的一个典型“缩影”。日前,该乡西汤村百亩节水高效西瓜示范区已建成并投产,该示范园年产优质西瓜80万斤,实现产值70万元,利润60万元。该乡特色产业利用高新技术使农民获得了高收益。

特色产业向“家门外”发展。魏县是一个农业大县,食用菌种植已有多年历史。近年来,该县农民顺应市场发展需要,通过职能部门的技术、资金、信息等帮扶活动,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在院堡乡、北皋镇规划建起了食用菌示范园区,扶持起苗银得等食用菌种植大户,进而带动园区周边乡村农户靠发展食用菌种植增收。该县还从产品市场信息、商标注册、无公害生产认证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全县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使之逐步成为全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获得河北省食用菌之乡称号。目前,该县食用菌生产规模90万平方米,总产量15000吨,总产值4000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7%,得税560万元,覆盖的农户总数达9000户,加工企业达7个,成规模的运输组织达10多个,运输从业人员1000多人,注册了“华云牌”食用菌商标,该县食用菌产品还间接出口到了非洲、东南亚、韩国等地,特色产业发展到了“家门外”,农户年均收入达到1.5万元,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在魏县牙里镇安庄村,小笤帚“扎”出了农民的致富路。该村位于牙里镇西南,村子不大,却已有40多年捆扎笤帚的历史,这里家家户户都是手工作坊,人人都是捆扎笤帚能手,是捆扎笤帚专业村。过去,产品主要是用去除籽粒的高粱穗为原料的草制笤帚和以竹枝为原料的竹制笤帚两大系列、10多个品种。如今,在该县的扶持和帮助下,该村笤帚产业越做越大,品种也发展到低、中、高3个档次、12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河南、安徽、山东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供不应求。笤帚产业助力安庄村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笤帚加工业使该村年收入达480万元,户均收入4万余元,人均收入高达6000多元。随着安庄村笤帚产业越做越大,用工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周边村的村民都跟着沾上了光,该县西吕村村民赵改珍说:“在安庄村帮工捆扎笤帚,一天就能挣到60多块钱,每年的收入就是2万多块钱。如今,俺们农民的日子过得也红火起来了……”(记者雷汉发、通讯员薛广艳 郭海民)

来源:中国经济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