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陕西石化行业总产值同比仅增长0.2%,为近年来最低,增速延续回落态势,总体不理想,石油工业甚至呈负增长。下半年乃至明年经济运行将略有好转但不会有大的起色。今后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发展。”近日,化工专家、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胡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陕西省石油和化工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陕西石化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63.03亿元,同比增加3.16亿元。其中,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冰火两重天,前者完成产值1351.87亿元,同比下降2.17%;后者完成产值211.16亿元,同比增长18.64%。
“市场疲软带动石油价格下滑、原油加工量下降是拖累石油工业产值负增长的主要因素。表面看化学工业快速增长,但并不是市场需求内在拉动,主要是甲醇、聚氯乙烯、子午胎、尿素、甲醛等新建项目产能逐渐释放,而且目前仍未到位,后续产能还有扩大空间。”胡海峰分析说,虽然陕西油气当量稳居全国首位,但行业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比较突出,工业经济过高依赖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消耗,造成重化工业发展过快、比重过大,上游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下游化工产品少,尤其是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发展缓慢,合成橡胶、工程塑料几乎是空白。同时企业投资缺乏长远眼光,从众发展,一哄而上,同质化现象严重,化工新增产能几乎都是过剩产品。
对此,陕西省政府力求通过政策杠杆撬动破解困局。今年2月,陕西省政府印发《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若干意见》和《工业稳增长若干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达到1万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40%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8%,重点企业达到3%以上;每年组织实施100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点建设项目、100项新技术开发重点项目、500项重点新产品项目和50项产学研联合开发重大项目,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开展锅炉(窑炉)改造和热电联产、能量系统优化和余热余压利用节能技改。工业稳增长10条措施中,包括积极开拓甲醇和天然气省内市场、支持新增产能项目达产达效、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等。4月中旬,陕西又发布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实施能源化工产业升级、新材料产业推进等十大重点工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陕西特色现代工业体系。
“虽然有这么多的措施,但实事求是地讲,上半年陕西石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并不明显。”胡海峰进一步分析认为,除当地下游加工业欠发达外,陕西一些企业新项目、新产品决策以及技术开发等缺乏前瞻性,大多都盯着能源资源开发的初级产品,动不动就是投资几十亿元的大项目,而附加值高的专用化学品大企业看不上,小企业又无能为力。经济形势一旦变化,矛盾就会立刻暴露出来,而且滞后效应加剧。预计后期陕西石化行业总体形势仍然严峻,下半年不会有明显好转迹象,小幅增长局面或将延续至明后年。
针对陕西石化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突破口,胡海峰开出了三味“良药”。其一,迫切需要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业。目前陕西精细化工比重不到10%,专用化学品基础非常薄弱,而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几乎还是空白,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高端存储芯片项目在西安有序推进,美国、韩国、日本一些精细化工产品配套企业相继入驻,但国内企业涉足还较少。建议企业决策新上项目时,要最大限度延长产业链,更多考虑下游产品,重点发展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为电子、纺织、石油开采、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配套。
其二,依托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比如甲醇制汽油(MTG)、甲醇制芳烃(MTA)工艺技术已经开发成功,而且这两个产品市场空间大,可以消耗大量的甲醇,解决甲醇产能过剩问题。再比如甲醇制烯烃(MTO)技术工业化,未来用电石制乙炔的路线将逐步萎缩,再继续扩大电石产能就会造成极大浪费。
其三,以城镇化和环保产业为契机拉动石化行业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速,环保产业进入快车道,这些无疑为新型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环境专用处理助剂、化工新材料等产品消费增长提供了空间。(本报记者李军)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