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我国东西部“经济鸿沟”进一步缩小


作者:鄢来雄    时间:2013-08-02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日前联合在京发布的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3》指出,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的“经济鸿沟”并带动了西部社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根据公开资料,西部地区2012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914.64亿元,净增加12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8%,增速虽然比上年下降1.55个百分点,但仍分别比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快3.18个和1.54个百分点;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了19.75%,与2011年相比提高了0.38个百分点。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西部社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第三产业增加值大幅提升,促进了人员就业的流动。西部地区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90年的80.2∶9.50∶10.30转变为2010年的47.67∶19.72∶32.6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2.5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0.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2.3个百分点。同时,西部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西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例变化趋势大致为倒U字趋势。报告预计,2013年西部地区经济仍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长速度仍将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报告同时也指出了西部地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内生发展能力依然不足,民生改善之路任重道远;发展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全国30个省份中,单位能耗最高的10个省份中有7个位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压力大,教育与技术支撑能力仍需加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程度较低;税负较高,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部分地区城市建设出现房地产过度投资现象;减灾防灾压力大。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陈栋生指出,2007年以来,西部地区GDP的增长已经连续6年超过了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使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有所缩小,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升,并且接近1/5。他认为,从增长的驱动力来看,西部这么多年来经济的增长仍然是以投资驱动为主体的,虽然投资增幅很大,但投资的效率和效益并不高,这种增长方式是很难持续的,特别是在当下国民经济由前阶段的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换挡,国家宏观经济的思路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需要深入研究,培养经济增长的内生能力,把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和提高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能力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蓝皮书主编、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姚慧琴认为,西部发展要避免走东部“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产业园区化,集中治理污染。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建议,要更加重视在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生态产业的发展;花更多力量研究西部城乡统筹问题;以更大力度促进西部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本报记者鄢来雄北京报道)

来源:中国信息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