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财政堪忧,或再出台十年振兴规划


作者:黄烨    时间:2013-08-12





东北地区一方面需要产业升级,尤其是加快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布局,如“汽车之城”长春可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另一方面,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变,在“资源立城”之后,逐步加大金融、文化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比重;此外,还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和转轨,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中国30多个省和直辖市经济“半年报”出炉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下称“国家发改委”)适时给出“总结报告”。8月6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发布新闻稿称,今年以来,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中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快于东部地区,“总的看来,呈现出东部地区稳中略升、中部地区降幅趋缓、西部地区回落明显、东北地区缓中有忧的特点”。

  对于下半年的情况,国家发改委的定调是“下半年,地区经济发展既面临不少困难,也存在一些向好因素”。同时,“在宏观调控政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经过努力,预计大部分地区可以实现年初预定的增长目标”。

  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发改委还提出了“加大对东部地区的制度供给”、“加大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支持力度”和“扩大区域开放合作”这三大方向。

  东北地区财政堪忧

  对于上半年区域发展情况,国家发改委称,“东部地区转型升级起步早、步伐快,服务业、制造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且经济增速稳中略升,为全国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中西部地区也有许多地方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对经济企稳形成了一定支撑。”

  相较而言,东北地区的成绩更让人担忧。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和财政收入等三组数据中,东北地区均不太理想。在固定资产投资上,东北地区上半年增长22.7%,但增速同比大幅回落6.1个百分点。从财政收入看,上半年,东北地区增长7.5%,比西部低了近11个百分点,比东部低了近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放缓13.4个百分点。

  偏重重工业的东北地区,“中考成绩”下滑或在预料之中。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对媒体分析,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的财政收入增幅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还是由东北地区的经济状况决定的,东北地区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工业经济都不景气,所以税收收入有所减少。”

  据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6月,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9%,比5月回落了0.3个百分点。前6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但2012年前6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5%。

  或再出十年振兴规划

  事实上,从上半年的经济增速看,辽宁省虽然以12334.7亿元的GDP位列第七,但同比增速为9%;黑龙江省GDP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7%;吉林省GDP同比增长了9.0%。该成绩与天津和重庆高达12%以上的增速比,差距明显。

  分析人士认为,东北地区应该在现有“粮仓”(如哈尔滨)和“油库”(如大庆)等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上,加快发展思路上的转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长乐之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东北地区一方面需要产业升级,尤其是加快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布局,如“汽车之城”长春可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另一方面,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变,在“资源立城”之后,逐步加大金融、文化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比重;此外,还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和转轨,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专家认为,东北地区的重新崛起也离不开高层政策的进一步指导。2003年,政府就将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列入重要议程,2009年国务院颁布《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并提到了“软件和服务外包,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和人民币结算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7月31日公开表示,“今年发改委还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第二个十年政策措施,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事实上,“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在2010年进行了“第二个十年”的更新。

  几大区域发展点面结合

  事实上,针对东北地区的振兴规划只是国家发改委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点。国家发改委新闻稿称,将“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格局。根据各地区发展现状和潜力,实施差别化区域发展政策,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拓宽发展空间”。

  新闻稿称,下一步会加大对东部地区的制度供给。国家发改委未来“将重点加快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福建平潭、舟山群岛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等功能区建设,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和先行先试,为改革全局提供经验,并通过制度创新为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

  针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家发改委的表述是“加大支持力度”。“在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审批核准和资金安排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

  新闻稿称,加强能源外送通道建设,适当增加资源本地化深加工与利用比例,提高战略性资源收储规模,对严重下滑的能源原材料行业给予必要支持。中央投资将向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领域倾斜,确保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因经济放缓而受影响。

  专家认为,对于总体仍处于“大干快上”和“保障民生”阶段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国家发改委支持力度的加强将再次让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提速。

  国家发改委还将“扩大区域开放合作”。具体表述是,支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地区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动一体化发展。同时,健全合作机制,加强长江等重点流域地区合作,并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鼓励与沿海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还确定“推动内陆和沿边开放,加快云南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新疆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支持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和满洲里、瑞丽、东兴等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支持开展跨境合作”。

  事实上,今年2月就有媒体称,《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有望年内公布”。“该规划一旦出台,受益的不只是亟需转型的中国外贸,中国沿边各个城市或地区同样将在经济方面得到提振。”业内人士此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黄烨)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