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边进入安徽滁州市,只见经济开发区一片连着一片,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好一派兴旺景象!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95户,居全省第四,比去年底增加24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8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工业增加值216亿元,增长17.1%,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并高于全省工业增长速度。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通过结构调整,滁州市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其中有三个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六大支柱产业有规模企业844家,1~5月份实现产值590.6亿元,同比增长18.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83.6%。其中,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216.5亿元,同比增长17.5%;家电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31.5亿元,同比增长15.5%;盐(化工)产业实现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33.5%;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2.9亿元,同比下降2.4%;硅(玻璃)产业实现产值24.9亿元,同比增长19.1%。盐化工产业和家电产业增长强劲。
强力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滁州市及各县、区进一步转变方式,抓好转型升级。市经信委切实做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规划引领,加强指导。市经信委深入研究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在分析全市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照“十二五”工业发展目标,修编家电信息、硅(玻璃)、盐(化工)、装备(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一批特色产业规划及产业园区规划,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崛起的决定》,强力推进六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招商引资,盘活存量。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如安徽华塑一期投资75亿元的盐化工工程、来安龙源投资35亿元的30万千瓦风电项目、中联能源投资5亿元的50万吨CGG轻烃芳构化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如天康集团投资26亿元的年产20亿安时标准纳米钛酸锂电池项目、长丰扬子投资28亿元的整体搬迁升级改造项目、永强汽车投资20亿元的5000台全天候应急罐车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列入建设计划,如天大集团计划投资4.5亿元的年产5万吨新型多功能BOPP薄膜项目和投资20亿元的年产15万吨高等级电磁线项目、蓝德集团计划投资15亿元新建蓝德光电缆产业园等。
创新机制提高效率
创新机制,提高效率。一是每年抓百个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和量产达产,实施“151”工程扶持企业上10亿、50亿、百亿台阶。二是开展“三千行动”(千名干部帮扶千家企业、千名干部帮抓千个工程、千名干部帮招千个项目),通过4月份“招商引资攻坚月”、5月份“项目建设提速月”、6月份“经济运行服务月”,奋力实现了上半年“双过半”目标。三是发挥“工招园”(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园区建设)指挥部统领作用,发现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强化派单交办机制,加大考核力度。上半年,摸排用地指标、规划建设、招工用工、项目申报等问题2000多条,协调解决1000多条。
营造氛围,争先进位。分别召开了全市“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科技创新”大会和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了《滁州市大力发展民意经济实施意见》,表彰了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和创业之星,并予以重奖。上半年新增私营企业2368户,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00亿元,占GDP比重达63.8%。市委常委和四个班子主要领导集体与10亿元以上重点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鼓励发展。
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在园区建设方面,出台了《加快开发区跨越发展的决定》,加快15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和30个以上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15个以上省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4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20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571家,1324家已竣工投产。按照打造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升级版”目标,吸引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共建苏滁现代产业园,总投资约1300亿元人民币,总开发面积36平方公里,边规划、边征迁、边建设、边招商,目前已完成投资13亿元。引进项目20多个,总投资超百亿元。在创新公共平台方面,加快国家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国家电子器件及绿色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滁州认证检测技术服务中心、凤阳县安徽省石英砂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升级为国家级中心、推进天长市省级电线电缆检测中心、来安省级化工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在投融资平台方面,为缓解工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盘活整合扬子集团等部分国有资产,将资产变为资本,资本变为资金,成立滁州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有限公司(工业投资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力争用3~5年时间,增资到30亿元,为工业企业提供100亿元以上融资规模。
重组上市,做大做强。天大集团和法国瓦卢瑞克合作重组,远东集团收购安徽电缆,天康集团旗下亿维医疗与丰原药业合作重组,均取得明显成效。扶持扬子木地板、鲲鹏模具、金禾实业、扬子空调、新江玻璃等一批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德力玻璃、金禾实业成功上市。召开了全市企业上市工作会,以会代训,强力推进。
加大扶持,增强后劲。上半年,为企业减税8亿多元、减免抵税2亿多元;减免缓社保费用4600万元;落实财政专项扶持资金1亿多元;新增贷款超过百亿元,半年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总和;新安排工业用地面积近8000亩;帮助企业招工5万多人。加大企业技术改造,上半年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00亿元,同比增长29.5%。过去,滁州市领导曾提出:建好滁州市,看好安徽东大门。如今,滁州市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安徽的东大门更加壮观。 (本报记者 徐斌)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