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成立以来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日前在南京举行,来自苏皖八市的党政一把手均出席了此次南京都市圈第一届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暨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成立大会。
会议达成了将于近期向国家发改委上报《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的共识,并期望成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南京都市圈由一开始的地市间自发合作上升至省级乃至国家层面。
皖东南自发对接自2002年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江苏省建设厅编制《南京都市圈规划》以来,南京都市圈成员之间的合作已开展了11个年头。
在此次联席会议上,位于皖南的宣城市,宣布成为南京都市圈的新成员。至此,南京都市圈已有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共8个成员城市,总面积6.3万平方公里,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跨省都市圈之一。
由于成员城市之间地缘相近,且有南京作为“带头大哥”的地位,在基础设施、产业转移、民生等领域的自发合作一直颇有成效。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南京的机场、高铁车站一直辐射皖东南,一些城市更是主动提出做“南京的后花园”,与南京“同城热恋”。
交通方面,目前,宁安城铁预计明年底通车。今后,以南京为中心,将有7条城际轨道交通通往其他成员市,8市之间的快速公路通道也在推进建设中。
据了解,在2012年举办的第六届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上,成员城市达成共同编制都市圈区域规划的共识。该规划于当年底通过了专家评审,将于近期上报国家发改委。
该规划提出的愿景是:让南京都市圈成为融入长三角、辐射中西部的国际性重要门户,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其中,增强南京核心城市功能和加快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也成为重点,公共产品的无障碍对接也着墨较多。
南京谋变《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还提出了“一核一带一区四片”的空间格局,“一核”即由南京、镇江、扬州组成的同城化都市核心区,是区域综合服务功能集聚中心。总体来看,该都市圈还是以江苏四市特别是南京、镇江、扬州三市为主。
“如今国内的都市圈规划都希望在国家层面上得到重视,跨省区是一个好办法。”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说。但跨省区的都市圈在打破行政格局、实现内部一体化方面比一省内要有难度。
他认为,经济区与行政区的区别就在于经济区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走向,更多考虑可分享的公共性资源。皖东南几市与南京的联系更紧密一些,这些年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获益也很多,芜湖、马鞍山等城市在安徽经济实力较强,可以共同促进这个经济圈体量做大。
但促成该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更大动力在于,南京有着谋求区域地位及话语权的“心思”。
部分区域经济专家认为,在长三角区域,一直以来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发展,南京被逐渐边缘化。作为中国经济第二大省的省会城市,南京总体上的发展与其地位很不相称,因此南京希望打造成一个区域中心,将周边地区吸纳进来,形成一个紧密的联系体,进一步提升南京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目前这个战略意图已日渐清晰。
“任何一个跨区域的区域规划,主导性的城市一定是希望把其他城市的资源吸收过去。而周边城市去迎合,是希望能分享主导性城市的优势资源。”参与过南京都市圈规划编制的南京社科院研究员周蜀秦认为。南京谋求城市地位提升,其背后是资源的汲取和空间的扩展。
但冲突在于,安徽目前正在着力打造皖江城市带和合肥都市圈,因此并不希望省内的要素资源流出。
事实上,2011年以前,与安徽省会合肥相邻的巢湖市也曾被纳入南京都市圈范畴,但随着当年安徽大手笔进行区划调整,撤销地级巢湖市,南京都市圈成员一度只有7个。
“其中也有安徽出于自身的考虑,那就是防止皖东南全面对接南京后,省会合肥被边缘化。”专家认为。拆分巢湖后,合肥的突然“长大”曾一度让南京措手不及。
“完全空间、市场、产业、生活等方面的同城化,目前在南京都市圈还没有做到,产业层面更是比较困难的,安徽主体的产业有两块与南京有竞争关系。”周蜀秦称,“但抛开地方政府,南京都市圈建设客观的利好、对百姓生活提供的便利是可以预见的,因此民生方面会有一定的红利。
而今年国家批复了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南京此番大力促成南京都市圈升级,或在为下半年江北地区的升格造势。(何苗 许阳)
来源:中华建筑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