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专利申请受理21743件、同比增长43.92%;专利授权15119件、同比增长51.89%;截至5月底,全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1528家;1-5月,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2021.36亿元,同比增长8.6%;增加值505.50亿元,同比增长8.5%……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局面,福建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及产学研合作,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经济快速转型发展。
政策提升成果转化能力
为推进福建省属科研机构改革创新,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营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省属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福建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省属科研机构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扩大科研机构管理自主权、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研条件保障等方面提出12条举措,提升省属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意见》提出全面实行省属科研机构聘任制改革。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权下放给省属科研机构,实行评聘合一。省属科研机构自主设定聘任条件,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自主聘任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职务。按照国家、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专业及岗位特点,省属科研机构及其主管部门自行组织公开招聘科研、实验室技术性岗位人员和科辅人员。
《意见》鼓励福建省省属科研机构及其科研人员自行创办或以技术入股兴办科技型企业。支持省属科研机构所属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职务成果经评估作价,可作为注册资本,占比最高可达70%。职务成果完成人可自行创办企业或以技术入股在本省产业化转化,享有该科技成果在企业中收益的比例可高于50%。
同时,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在不损害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和自身科研技能开展技术服务活动,取得报酬。利用本单位科研资源或占用工作时间开展有偿服务的,与本单位协议约定收益分配。由省属科研机构委派到企业或基层开展科研服务的,委派期间原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变。单位因委派合作开发项目转化所得收益,可按高于50%比例划归参与委派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主要完成人所占分配份额可高于50%。
《意见》还提出,设立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从2014年起每年安排4000万元,支持省属科研院所开展自主选题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
搭建平台 集聚创新要素
政策的扶持引导、各类创新平台的搭建,使得福建省的创新要素加快聚集,为产业转型升级不断积累正能量。
在今年6月18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福建省共举办100多场项目成果对接会,对接合同项目4379项,总投资967.84亿元,打造集聚科技资源的“虚拟”高新研究院,助推产业发展。
同时,福建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开展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8项重点工作,创新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培育50家行业领军企业,开发省级新产品100项以上;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明确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800亿元、同比增长25%的目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先导产业。
福建省不断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实施省级科技项目,将80%以上的省级财政科技经费向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对于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最高可获2000万元的资助。
今年1-5月,福建省累计完成技改投资959.12亿元,同比增长28.3%,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50.7%;组织实施432项省级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1205.74亿元,项目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约2800亿元、税收300亿元。
在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上,上半年,福建省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31个,目前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已达105个,进站工作院士104位。即将建成的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以全球化视野招聘人才,目前已从海外新引进各类人才58人,涉及先进制造、绿色化学、高分子材料等领域。
据悉,“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将重点资助50名海内外引进的领军人才和50名取得突出成绩的福建省内高校现有高端人才,入选的引进领军人才,由福建省财政提供一次性工作经费和生活津贴。
产学研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针对驻福建省的国家级大院大所偏少的现状,近年来,福建省在产学研用合作方面走机制创新之路,促进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向福建集聚,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夯实基础。
吸引境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及中央企业、跨国公司在福建设立研发机构,是福建省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的一大创新举措。为此,福建省相继出台了重大科技成果企业落地转化资助办法、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建设资助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2012年9月,三明市政府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举行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谋求增量、共同发展”原则,发挥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在中国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在三明市组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建设服务海西乃至东南沿海的科技创新平台。
此后,福建省、三明市两级科技部门加快推进海西分院建设,海西分院不断探索“一个研究所、一个平台、一个孵化器、一个园区”的创新模式,多个国内首创或首台套高端装备项目相继实施。与此同时,国家级检测资质、标准资质、服务设备的导入,为三明市打造汽车及零配件千亿元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科研机制创新、政策层面突破,吸引一个个创新平台、基地、重大科技成果相继落地。
今年6月,国家北斗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落户厦门软件园三期,福建省北斗卫星产业链建设迈出关键一步,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将成为福建省继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后新的增长点。目前,厦门卫星产业规模及带动效应超过100亿元,预计2015年可达300亿元,2018年将超过600亿元;7月,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装备制造研究所落地泉州,将整合国家和福建省科研机构以及在闽高校和当地政府的科技资源,打造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开发、交流与协作中心和国家级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创新平台,推动“福建制造”加速迈向“福建智造”……
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整合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的过程中,福建省通过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上的有效结合,把以往单打独斗的产学研合作转变为合纵连横式的联盟,以此作为产业发展的制胜优势。2012年以来,福建省新培育了微波通信、光电应用等10多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一大批市级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导的技术攻关,突破了一大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重要标准。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了全省各地生产客车整车的产业链格局,加快了对混合动力驱动总成的优化升级,使福建省混合动力客车总成系统产品占有率全国名列前茅。
“不创新则无出路。福建省将充分发挥产业创新作为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的积极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最大限度激发全省上下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福建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省将全力营造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努力推动福建省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建设现代产业的科技服务体系,为建设创新型经济强省注入新的动力。(本报记者 刘艳报道)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