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湖北省经信委获悉,湖北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倾力做大做强食品产业,至2017年,实现主营收入过万亿元的目标。
发展势头强劲
有关统计表明,近几年湖北省食品工业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增长波动性小,稳定性强,景气周期长,成为工业经济中的一大亮点。
2012年,湖北省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出全省工业增速11.4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主营收入的比重为16.2%,居各行业之首;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5.08%;利润增速高出全省工业增速22.38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率达到了46.1%。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全省食品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12年,湖北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43.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82.2亿元,实现利润285.5亿元,税金459.5亿元。近5年来,该产业一直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超过30%,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位从第9跃升至第5,是建国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行业集中度较大提高;二是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明显提高;三是投资力度加大,投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有关资料表明,2012年全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853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500多家,过10亿元企业近60家,过20亿元企业近30家,过30亿元企业15家,过50亿元企业8家,过100亿元企业1家(稻花香集团160亿元)。同年全省食品工业过30亿元的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8.6亿元,占全行业的16.89%,过50亿元企业新增6家,福娃集团、武汉百威等6家企业成为全省食品行业的龙头。
近3年来,全省食品工业集中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千亿元以上,一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甚至国际先进水平。非国有经济已占全省食品工业的90%以上。据介绍,湖北省的食品企业建有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30个。全省设有食品学科的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经过不懈努力,全省食品工业科技贡献率比“十五”提高了3个百分点以上,新产品产值率提高了0.61个百分点。
产业集群特色明显。全省规划的25个农产品加工园区中,有19个重点发展食品工业,目前入驻企业2700多家。2012年度,全省75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中,食品产业集群17个,占总数的22.7%。主要有: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夷陵区稻花香酒业产业集群、十堰市竹房城镇带有机食品饮料产业集群、随县香菇产业集群、恩施市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沿武汉城郊蔬菜加工等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生产基地。
开放格局逐步形成。首先是百威、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统一、娃哈哈、汇源、双汇、青啤、太子奶、华润、燕京等一批“十一五”前引进的知名品牌和企业在全省增加投资,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其次是蒙牛、王老吉、红牛、银鹭、鲁花、伊利、中粮、雨润、金锣、贝因美等一批品牌企业近年来相继进入湖北,为全省食品工业加快发展注入新活力,成为新的增长点。国内食品工业前50强企业,有29家落户湖北。2012年,全省食品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500多家企业中,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达到40%以上。再次是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省外市场,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如:稻花香集团相继在黑龙江、吉林、贵州设厂,白云边在四川建设了2万吨的基酒基地等。
据湖北省经信委最新公布的经济运行报告,今年1~5月,食品(烟草)工业企业共产生利润128亿元,占全省总利润比重的22%,同比增长了30%。
力争实现万亿元目标
湖北省经信委总工程师陶红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湖北食品工业尽管近几年来有了较快发展,但与食品工业强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一是要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二是要突出重点;三是要创新发展理念;四是要优化产业布局;五是要保障食品安全;六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记者带着如何促进湖北食品工业发展等问题,近日先后走访了稻花香集团、劲牌公司、奥星粮油等龙头企业,了解到各企业目前正努力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以劲牌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于1953年,现已成为一家以保健酒、健康白酒和生物医药为核心业务的专业健康食品企业。2012年劲牌实现销售额逾56亿元、上交税金突破1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9%和40%。今年1~5月,在多种不利因素的背景下,仍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上缴税金7.5亿元。至2017年,劲牌公司计划实现营业额超过120亿元,主营产品“劲酒”成为中国保健酒第一品牌的一流健康食品企业,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食品企业。
据悉,湖北食品工业将以打造万亿元产业为目标,力争到2017年,全省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年均递增16%,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000亿元,年均递增17%。实现利税1500亿元,年均递增16%。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前4位,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食品工业大县、强县25个,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10个以上,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40个以上。 (本报记者 何人民 通讯员 黄敏鸿 张小舟)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