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绿色世界铜都”是江西省鹰潭市铜产业的经济目标。铜产业是鹰潭市的主导优势产业,也是江西省十大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鹰潭市紧紧围绕“建成绿色世界铜都”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把主攻铜产业作为“决战工业5000亿,实现鹰潭新跨越”的重大战略来抓。
但是,由于江西省在铜产业方面没有明确的产业规划和发展导向,加之全省各地一定程度存在无序竞争,使得鹰潭市作为全省乃至全国铜产业重要基地的政策洼地效应难以凸显。
记者日前了解到,鹰潭市目前共有铜工业企业125家。其中,铜冶炼企业1家,铜加工企业99家,铜拆解加工企业25家。令人遗憾的是,产业链条尚不完备,缺失环节较多,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偏低,尤其是缺少产业链中、下游的高新企业和高端产品,从而限制了产业集群发展。
投入3.4亿元资金治理环境
在我国,大凡有金属冶炼和加工的地方,一般就会有环境污染的问题存在,鹰潭市也不例外。
鹰潭市本着“市场主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把深化地企一体化合作作为建设绿色世界铜都的重要抓手,充分依托江铜,主动服务江铜,先后与江铜集团签订了《共同发展铜产业,壮大铜经济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世界铜都建设协议》等,出台了《关于支持服务江铜发展的若干意见》,以超常规举措支持和服务江铜集团,建成了互动、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利益均衡”原则,投入3.4亿元资金,全力推进贵冶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完成了3个自然村的整体搬迁,高标准实施了26个自然村、41个点的新农村建设,在产业转型、土壤修复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开创了国企治污新模式,为江铜的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区域竞争优势日益彰显
2012年,鹰潭市属铜加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6.12亿元,利税31.51亿元;完成铜材产量133.27万吨,占全市铜材产量的76.65%。
鹰潭市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政策调整、成本整体攀升等不利影响,使得日本万宝至、台湾光宝、连展科技等国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一个以江铜集团为龙头、民营企业为主体,产品门类齐全、科技含量较高的铜产业群正在加速集聚,形成了铜杆、线、管、棒、板、带、异型材及铜铸件等上下游产品配套的铜产业链,产品涵盖八大类200多个品种。
在铜冶炼方面,鹰潭市电解铜年生产能力已突破120万吨。铜加工方面,全市铜材年加工能力达180万吨。铜原料方面,内陆第一家、全国第六家圈区管理的铜拆解加工区建成,已入驻拆解企业24家,其中12家建成并取得定点加工资质,2013年获批进口指标61.8万吨。
铜物流中心方面,鹰潭国际物流中心(无水港)建成投运,进口固体废物转关获得批准,宁波至鹰潭“海铁联运”线路正常运营,鹰潭至宁波(北仑)“五定班列”获批运行并纳入全国铁路货运“百千战略”。2012年,鹰潭市电解铜产量达103.31万吨,铜材产量达173.86万吨,分别占全省的89%和83.2%、全国的18%和15%。铜拆解加工区运营以来共进口固体废物4224标箱、货值15亿元。
由于鹰潭铜产业的强劲发展,使得江西省电解铜产量在全国长期雄踞第一,铜材产量跃居全国第二,2013年有望超过浙江。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鹰潭市按照“产业高质化、企业高新化、产品高端化”发展的导向,加速铜产业链向电子行业、家用电器、电力电气等方面延伸,铜产业逐步由铜材料加工基地向终端应用材料生产基地转变。
全市铜精深加工企业达61家,约占全市铜企业的八成;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20亿元,占全市铜产业的78.7%。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拥有高新技术铜企业5家,30多家企业精深加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扶持,铜产业拥有专利技术450件,居同行业全国第一,50多项产品被列为省级重点新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同时,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的发展道路,先后淘汰了15家铜企业落后产能,关闭了两家高能耗粗铜加工企业。
打造成本洼地和产业聚集高地
有关业内人士建议,鹰潭市应该紧紧围绕打造“绿色世界铜都”的目标,按照“地企合作、‘两头’延伸、转型升级”的思路,全力实施开放攻坚、原料保障和创新驱动“三大战略”,进一步抢占海外废料市场,巩固冶炼优势,深化精深加工,提升服务平台,努力做强一批企业、做精一批产品、做响一批品牌,形成集铜原料、铜冶炼、铜加工、铜贸易、铜研发、铜文化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打造国内铜产业综合成本洼地、产业聚集高地。
突出服务江铜,实现地企共赢。江铜的发展,就是鹰潭发展最大的优势。前不久,鹰潭市与江铜就地方企业联动发展、现货市场合作、一般口岸作业区建设、物流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培训等进行了深入磋商,进一步健全完善发展联系机制,在拓展地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应继续落实服务江铜发展的各项超常举措,深入推进地企一体化合作。
注重招大引强,加速转型升级。要坚定不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瞄准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配套互补链条,绘制产业招商地图,主动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推动铜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和拓展,带动铜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发展平台,增强竞争优势。一要围绕培育产业增长点,加快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扶持铜精深加工企业发展。二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推进铜科技研发中心、铜科技孵化器建设,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三要围绕提升发展支撑点,争取设立铜期货交割仓库和铜现货交易中心。
做实循环经济,抢占发展先机。要倍加珍惜拥有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这一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大与海关、国检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强化口岸部门服务意识,提高口岸通关转关效率,降低进口固体废物综合成本,做旺、做强铜拆解加工区。
发展文化创意,彰显铜都特色。规划建设以铜雕塑、铜工艺品、铜旅游产品开发为核心的铜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铜产品加工企业,配套建设铜艺术品展示馆、铜艺街等,打响鹰潭铜文化品牌,逐步把鹰潭建成一个集文化创意、工艺研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区域性铜文化艺术产业基地。(本报记者 金国军 通讯员 艾国栋)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