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清晨5点半,北京平谷区刘家店镇寅洞村,村民胡战全和老伴已经在自家结满硕果的桃树下忙碌开了。不一会儿工夫,今年的第一筐平谷大桃采摘顺利完成。“在进行粗选后,就要把这些新鲜水果送到镇上的鲜桃收购点。”胡战全说。
目前平谷应季成熟的大桃品种是深受京城消费者喜爱的大久保。在平谷近1.5万公顷的桃园中,大久保属于最具代表性的精品桃,具有色艳、多汁、肉质密、甜酸适口的特点,每年8月初至中下旬为最佳采摘期。记者了解到,这些刚刚下树的鲜桃只需几个小时即可通过京平高速路运送到城里,摆上货架,确保消费者能吃到当天下树的鲜桃。
“北京市平谷区大桃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富民效果。”北京市平谷区农委主任兼果品办公室主任李福芝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区有3万户果农近7万人从事大桃生产,3000多果农从事大桃销售工作,10多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于果品生产。2012年,全区大桃生产收入11.8亿元,户均收入3.93万元,10万农民人均收入1.18万元,再加上营销收入1.5亿元,则户均收入4.43万元,10万农民人均收入1.33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另外,平谷区现有3000多人从事大桃营销工作;同时,每年果实套袋、运输、农用机械等为果农提供了短期就业的机会;依托大桃产业发展的加工企业、纸箱厂、果袋厂等也为果农提供了就业机会。
一张靓丽名片,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近1.5万公顷的大桃园堪称是平谷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正是由于有桃花的绽放,才有了国际桃花节这一节日;正是由于有大桃的硕果累累,才有了一年一度的采摘节的举办。国际桃花节、金秋采摘节等活动每年吸引10多万人前来平谷踏青、赏花、采摘、休闲、度假,实现了大桃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效融合。平谷大桃销往国内30多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还远销到亚洲、欧美等十几个国家,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平谷大桃”也被评为全国知名商标品牌,被欧盟确定为进入欧盟10个中国农产品之一,成为欧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但是,随着平谷大桃产业的发展,平谷区农委和果品办也意识到大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经营方式上,农民以单户经营为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存在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更新自由化、品种调整自由化等现象,出现果园园容不整齐、品种混杂等问题,不能形成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在生产方式上,还是以传统的生产型为主,与二、三产业的融合还不够紧密。在果品的品质上,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面对大桃产业存在的问题,今后平谷大桃产业发展要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加快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确定果品产业栽培有机化、优新品种多样化、果园公园化、销售配送化发展方向。”李福芝说,到”十二五“末,全区果树面积计划稳定在2.72万公顷,果品产量达到5亿公斤,果品收入20亿元。
她表示,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创新经营体制,促进大桃生产向集约化发展。在保持果树承包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措施将一家一户小生产向集约化经营的大生产转变。二是创新栽培模式,加快优新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大桃品种由硬溶质向软溶质、风味浓郁方面转变。大力发展优质水蜜桃、油桃、蟠桃系列品种。三是创新果品生产安全体系,走有机果品发展之路。以市园林绿化局建立零农残果品基地为契机,狠抓有机果品基地建设,每年发展零农残果品基地近700公顷;依托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检测仪器公司普析公司的技术和力量,建立果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对果品的种、水、土等环节进行全链条检测与控制,促进生产环节有机化、标准化栽培;加大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措施的力度,发展环保生态型、低碳型果品产业,实现果品无公害。
记者还从平谷区商务委获悉,每年区商务委都组织大桃销售组织与市内外大型商业企业、连锁集团接洽活动,不仅在北京各大商超销售平谷大桃,还与天津津工、福建沃尔玛、深圳家乐福等外省市连锁商业企业建立了供应关系。每年平谷区通过100余个连锁超市的近1500多个网点销售大桃5000多万公斤,为果农创收3亿元左右,让消费者不仅尝到了货真价实的美味大桃,也让桃农的腰包鼓了起来。
不仅如此,今年平谷大桃,还尝试了“触电”:正宗平谷鲜桃可上网预购,某网站在大久保最佳采摘期推出了平谷鲜桃在线订购业务。“我们的平谷鲜桃全是当天在桃园现摘现发货,必须经过严格筛选,选择单个重量在250克以上的鲜桃装箱,当天全程冷链配送,确保大桃正宗和新鲜。”商城运营总监虞文震说。(本报记者 罗兵)
来源:中国质量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