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市积极实施“转变”和“提升”战略,加快推进渔业和渔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发展节约型、环保型渔业,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渔业渔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渔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和渔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海外渔业形成一条龙
近年来,宁波市渔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2年,宁波市水产养殖面积超60000公顷,养殖产量达35.5万吨。同时,宁波市积极鼓励远洋渔业发展。截至2013年6月,宁波市有远洋渔业企业8家,远洋捕捞渔船34艘,共从事11个远洋渔业项目。目前宁波市已初步形成了捕捞、运输、加工、销售、后勤补给一条龙的海外渔业发展体系。
与此同时,宁波市渔业池塘标准化建设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宁波市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项目共立项128个,总建设规模11.8万亩,约占全市池塘养殖总面积的30.9%;总投资3.9亿多元,其中市级以上补助资金7268.04万元,县级地方配套资金7615.01万元。
在注重渔业生产环节的同时,宁波市水产流通加工渠道也日益拓宽。目前,宁波市已建立4个水产品加工园区和8个水产市场,水产品加工工艺、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宁波市342家水产品冷冻和加工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有18家、超5000万元的有28家,并有近30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52家企业通过各类认证。宁波市现有各类海洋功能食品生产企业10家。
设施渔业成为新亮点
设施渔业就是采用现代化的养殖设施 (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自动化),在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最佳饵料条件下,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这是宁波渔业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和标志,成为了宁波市推进现代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
在经营规模化方面,宁波市设施渔业以养殖基础设施建设、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创新和养殖数字化管理为重点,以宁波市“3+2”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为载体,初步建成了环象山港、三门湾和杭州湾现代渔业标准化示范区。 工厂化养殖水体从去年的2万立方米增加到13万多立方米,新竣工大棚312亩,新开建钢构联栋大棚480亩。
同时,宁波市设施渔业发展呈现类型多样化趋势。一是加强以改善海水池塘养殖环境为主体的池塘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宁波市累计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6.93万亩,累计推广池塘底增氧设施约20000亩,总投资2.68亿多元,养殖经济效益平均提高20%以上。二是发展以控温为主体的工厂化养殖(包括大棚养殖),2011年宁波市新通过竣工验收的钢构大棚温室312亩,工厂化养鱼设施117280平方米,新建玻璃钢棚温室2016平方米;新开建渔业精品园面积8570亩和工厂化养鱼车间22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8454万元。
近年来,宁波市设施渔业投资构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既有渔业龙头企业拓展产地规模,发展大棚和工厂化养殖,也有工商资本投资新建规模化设施养殖场,如象山鱼得水产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新建梭子蟹产业精品园;还有渔业专业合作社筹资合建现代渔业养殖示范区,如象山明瑞南美白对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筹资1199万元合建的象山县狮子山灌区南美白对虾综合生态示范区。
宁波市设施渔业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渔业。如红升水产养殖公司钢架全大棚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前后收获三茬,按照实际养殖水体计算,平均每亩纯利润3.19万元,单产和效益平均提高了10倍以上。
多项措施推进现代渔业
近年来,宁波设施渔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设施渔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信息化发展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整体水平不高、地方发展不平衡、标准化程度低等。下一步,宁波市将抓紧完善设施渔业发展规划,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强对设施渔业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宁波现代渔业健康有序发展。
首先,要加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现代渔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多元化休闲服务型渔业,重点培育水产苗种产业,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以一港二岛三区”为重点,拓展渔业资源保护区、渔业增殖放流区和经济鱼类增养殖区,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在宁波沿海建设规模约100万亩的4个各具特色的碳汇渔业示范区。
宁波市还将加强现代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根据渔业产业精致、产品精品、技术精准、环境精美和设施精良的高效生态渔业的要求,大力建设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现代渔业生产园区、渔业精品园区和规模化水产养殖园区,使这些渔业产业功能区成为实现渔业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的有效载体,并大力推广渔业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
在加强现代渔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宁波市将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创新,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渔业首席专家、渔技指导员及乡镇责任渔技员等渔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并重点开展渔业船员培训、渔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渔业职业技能鉴定、高技能渔业“金蓝领”人才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宁波市还将积极建立多元化的渔业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工商资本参与渔业经济开发,积极争取金融部门逐年增加对渔业的贷款支持,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支持渔业发展,扩大渔业发展的资金总量;同时,积极探索政策性渔业保险的实现形式,争取将农业保险覆盖到渔业领域。(刘御芳)
来源:中国海洋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