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力以赴推动工业加快发展


作者:金国军    时间:2013-09-06





  江西省工业现场推进会日前在九江市召开。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推进会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推动工业强省战略深入实施,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业带动是关键

  江西省省长鹿心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实现发展升级,核心是产业升级,关键靠工业带动。当前,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要抓机遇,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发展;二要抓重点,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做大产业、做强企业;三要抓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解工业发展难题,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要抓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推动工业产业升级

  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莫建成在会议上指出,江西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工业产业升级。当前,江西省面临做大总量和调整结构两大历史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全面准确理解省委、省政府推动工业升级的新要求。

  莫建成要求江西工业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突出江西优势和特色,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下大力气打造一批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点支柱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形成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竞相发展的格局,形成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局面;要坚持招大引强、扶优扶强,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结构调整,鼓励重组联合、靠打联合、强强联合,着力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要切实完善园区平台建设,完善产业配套,加快产业聚集,增强园区经济实力。

  莫建成说,要突出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各类资源要素向工业集中、倾斜,增强支持工业发展的合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全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

  落实优惠政策

  江西省副省长李贻煌在会议上谈到下半年全省工业工作时,要求全力以赴推动工业加快发展,结合当前形势突出搞好“五抓”工作,即抓机遇,用好用足国家政策;抓重点,推进产业、企业和园区发展做大;抓共性,协调解决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抓帮扶,全力以赴促生产、保增长;抓减负,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李贻煌说,近期国家陆续出台了促进光伏产业发展、鼓励信息消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小微企业免征两税等一系列政策,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国家稳中求进、稳中有为政策的理解,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政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紧盯国家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系列措施,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有所作为。

  要进一步梳理现行涉企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到位。从江西情况看,不少涉企优惠政策仍有较大的惠及空间。比如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江西享受两项优惠政策的企业数量偏少,截至去年底,全省仅有高新技术企业362户,不到全国总数的1%;仍有大量符合条件的企业未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重点推进有色、钢铁、石化、食品、纺织、建材等六个超千亿元产业发展,抓紧钨和稀土、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等重点产业专题研究,力争生物和新医药产业今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重点组织实施光伏产品推广应用“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帮助赛维公司全面恢复生产经营;加快推进钢铁产业联合重组;重点支持江铃集团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稳妥推进昌河汽车资产重组;加快稀土企业联合重组,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形成较完整的稀土产业体系。

  着力推动矿产、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力争今年新增昌飞公司、济民可信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推动江铃、昌河汽车力争在年初计划基础上产销各增加2万辆分别达到26万辆和16万辆,新增利税3.45亿元。

  加强部门联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融资、用工、用电等问题,选择一批有订单、有效益、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切实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健全完善各类用工对接平台,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校企合作培训,缓解企业用工难题。

  在有色、钢铁、水泥等耗电量大的行业中,选择部分企业开展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大力发展余热、余压发电,鼓励集中供热,推广建设热电联产项目,探索推动部分工业园区开展微型电网建设试点。

  加强省产品与重点工程对接,引导鼓励省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省产钢铁、水泥等产品,扩大省产品销售;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工业运行协调服务机制,对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财税贡献多的重点产业,实行省领导联点、一产一策的扶持政策。

  组织工业促生产保增长帮扶工作组,分赴11个设区市进行帮扶,按照“一厂一策”原则,面对面、一对一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最大限度地清理、取消、下放审批事项,严格执行取消或停止的收费项目,严肃查处各种涉企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行为。下大力气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帮助企业减轻包袱、增强市场竞争力。(本报记者 金国军)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