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创新型微波通信产业集群发展工作座谈会”在福建泉州举办。在本次会上各科研院所带来了100多项技术成果,已有30多家企业实现项目对接。
泉州市科技局局长颜志煌认为,“这是一次对微波产业发展的大阅兵,也是将创新型产业集群模式运用到其他产业的典型示范,泉州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把产业名片擦得更亮!”
作为闻名全国的“微波城”,近年来,泉州微波通信产业狂飙猛进,产值从2006年的138亿元,达到目前的710亿元,数年间演绎近6倍的扩张乘法。泉州希望借此契机,推动微波通信产业集群向千亿产业集群冲刺。
变革创新 增强集群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创新成果井喷:高精度的宇航级、军用级片状独石电容器,伴随“神舟”系列火箭九天揽月;成功研发数字对讲机专用芯片,填补了国内在该产业核心技术自立研发的空白;从2009年到2012年,集群共有126个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
颜志煌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持、规划指导的准确到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联盟的有力支撑、人才资金的大力支持。
单枪匹马不成军。产业越走向高层次,集团军作战的需求越发迫切。2010年,在泉州市科技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泰克通信、雷克微波、泽仕通科技等27家微波通信骨干企业,联手10个知名科研院校(科研机构),共同组建泉州数字微波通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随后,为了促成实质性合作,一个经济实体联合微波(泉州)有限公司成立,这在全省乃至全国业界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科技是高新产业的生命,当时我们感到微波通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如果每个企业都‘大动干戈’投入科研,并不现实。而通过结盟让大家各自发挥所长,做精‘蛋糕上的每一个细节’,科研力量的拳头会更大。”泉州微波联盟理事长、福建泰克通信董事长黄嘉鸿如是说。
三年来,联盟“实体作战”优势激发创新热潮:“联盟中的子联盟”衍生。集群内相继成立了移动通信、数字微波通信、数字视听、数字安防、安防智能、光电等6个子联盟,企业成员单位130多家。
内部分工协作形成。如泰克等企业转变生产、销售、研发“一条龙”模式,走集成化、销售化道路,把一些订单交给盟员企业代工。
与国内外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其中不乏行业技术的“泰山北斗”,如清华、北大、西安交大、邮电部科研所、电信四所、信息产业部第五十四所、第十三所等。合作开发科技项目70多项,聚拢800多名科技人员,包括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200多名。投入研发和成果转化资金超3亿元,新增产值超25亿元,新增税利超过5亿元。
探路“北斗”描绘集群蓝图
发现蓝海,往往就是产业转型之机。当前景无限的北斗产业跃入集群视野,泉州科技部门及时立项,确定专题,开展北斗应用产业规划,为产业开拓发展新空间指引方向,在国内兴起的“北斗热”中抢占先机。
泰克通讯率先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签订“基于北斗系统民用终端系统项目”,将院士团队“连土连根”移植过来,引进北斗卫星相关应用技术。今后,集群将制定并实施“基于北斗卫星的应用产业发展规划”,力争五年内实现500亿元的产值跨越。此外,将继续开发物联网的各种节点产品及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微波通信军工产品,积极拓展在民生非通信领域的应用。
不仅如此,一张更为宏伟的集群蓝图已经铺开:
未来,将以新一代数字射频技术、光通信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拓展移动通信4G中继产业,紧跟5G演进发展,实现专网通信(对讲机)“模转数”的全面转型与升级;开发百G光通信终端及网络应用产业;
将研究超导材料在微波射频模块的应用新技术,寻找高速率、高容量、宽频带、高效率、低消耗射频核心模块应用的突破口,实现微波产品的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以国内前沿技术引领新一代微波射频产品的发展及产业化;
将积极参与完成“泉州软件园”和“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基地”的项目建设,五年内争创200亿元的产值;
办好“微波技术研究院”、“华大—光微研究院”,钧石能源半导体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增建10个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使之成为产业群体内的科研高地与创新平台;还将汇集“数字微波”、“数字对讲”、“数字安防”等产业联盟,构建全国性的产业群体,朝产值数千亿元的目标冲刺。 (本报记者 张跃良 通讯员 张少榕)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