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煤大省山西遇行业不景气,低热值发电核准权下沉


作者:刘亮明 刘鑫焱 周亚军    时间:2013-09-10





今年夏天,高温炙烤全国,但山西煤炭行业感到的却是“寒气逼人”。

  今年一季度,在山西省属五大煤业集团中,三大集团已跌入净亏损区间,余下两家利润同比大幅下跌。上半年,全省煤炭外销量仅增长0.1%,企业库存创近年来新高;全行业利润69.1亿元,同比减少127.97亿元;上缴税费649.16亿元,同比减少65.87亿元。

  山西,长期被冠以“煤老大”之誉,以煤炭产业为核心的能源经济撑起山西经济的大半片天。而超过10亿吨的煤炭产能自己消费的比例却较低,主要以外销为主。

  这种较为单一、畸形的能源经济,脆弱性特征明显,外部经济打个“喷嚏”,这里就得“重感冒”;而其巨大生态成本、资源成本,以亿吨计算的矸石山等都成为能源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负资产”。

  “严冬”之下如何转变?山西的结论是,打造绿色、低碳的能源经济升级版势在必行。

  行政审批改革 低热值发电核准权下沉

  “这是行政审批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山西省发改委能源处处长崔敏拿着国家能源局的两份文件兴奋地对记者说:“国家能源局把1920万千瓦低热值发电项目核准权‘下放’到山西了,这几天一直忙着做具体的实施规划。”

  山西煤炭的大量开采、洗选加工,产生大量煤矸石、煤泥和中煤(通称低热值煤)。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仅煤矸石一项,山西历年累积量高达10亿吨以上,近来更是以每年上亿吨的速度激增,而年利用的低热值煤不足2000万吨。这些低热值煤堆在那里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这次审批权的‘下沉’相当于给这堆低热值煤的充分有效利用敞开一扇大门。”崔敏说。

  专家认为,利用低热值煤发电,实现了煤炭的分级利用,延伸了煤炭产业链条,提高了煤炭附加值。山西年产1.7亿吨的低热值煤完全用于发电,将置换出高热值原煤1亿吨。同时,低热值煤发电具有保护大气、土壤的环境效应和节约土地、节省运力等方面明显的社会效益。

  “山西紧抓资源型地区综改试验先行先试的优势,全力推动改革、创新,得到国家的积极回应,给予极大的支持。把能源项目核准权限授权省级政府,这在全国是史无前例的。”省发改委主任王赋说。

  日前,山西原则通过“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核准实施方案”,突出了优选科学化、门槛标准化、程序透明化、监督全程化的特点,共20条具体措施。一大突出亮点就是核准条件高于国家标准,除10个基础的准入条件外,又提出了10个优先原则,并引入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

  “此次行政审批权改革,是国家对山西综改试验的重大支持,必将成为山西能源经济实现‘绿色’升级的一个有力支点。”省长李小鹏说:“山西决心走出审批权‘一放就乱’的困局,使其成为行政审批改革、创新的样板工程。”

  解时困、利长远 长短组合拳助煤企度过严冬

  煤炭全行业进入萧条期,不闻不问肯定是不行的。山西的做法是,不溺爱“孩子”,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之健康茁壮成长。

  及时出台“煤炭20条”措施,既立足于当前的“救市”,又着眼于长远的“升级”。其中在为企业减负降本的近期措施中,包括暂停提取两项煤炭资金;减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务费;鼓励电力企业清洁高效就近用煤等5条。据测算,仅暂停提取“两金”,可为山西煤企直接增加现金流约60亿元。

  税费繁多、负担沉重、债台高筑是山西乃至全国煤炭行业的“通弊”。为此,山西出台中期措施中包括:做好清费立税工作,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推动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债务重组;积极稳妥建立政府煤炭储备机制等5条措施,让煤炭企业轻装上阵。其中亮点包括对涉煤税费项目、标准进行全面清理,依法合规的予以保留,其他的一律取缔;支持煤炭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融资能力和还贷能力。

  同时,还出台了10条促煤炭产业升级的长期措施: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强身”措施;发展现代煤炭清洁高效、就地转化项目等促“转型”措施;稳步推进煤炭现货、期货交易等市场化改革、创新措施。

  “煤炭行业面临的困难一方面是受市场形势的影响,也一定程度反映出其自身‘硬度’不够,市场化改革滞后等问题。”省煤炭厅长吴永平说:“ 10条长期措施正是针对煤炭产业长远发展的瓶颈制约,推动煤制油、精细化工等高效、清洁的煤基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市场主体苦练内功、强基固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山西能源经济的绿色升级。”

  由“对抗”变“对象” 煤电“联姻”促产业结构升级

  5月,山西煤销集团与山西国际电力合并重组的晋能公司正式成立,未来将投资230亿元,建设40座煤矿和9座燃煤热电厂,年产煤炭产能3150万吨,发电能力5300万兆瓦。

  6月,潞安集团与格盟国际实施煤电联营后,双方将在10个运营及在建煤炭、电力项目上实施股权置换、交叉持股,涉及煤矿项目总产能3030万吨/年、电力项目总装机1202万千瓦。

  一系列的煤电深度合作让人看到二者之间的和谐。可是长期以来,煤炭和电力作为唇齿相依的上下游产业,却是“欢喜冤家”,矛盾、顶牛从未间断。

  如何实现煤电和谐共赢?2012年7月,《山西省促进煤炭电力企业协调发展实施方案》适时出台,全省范围内的煤电联营全面启动;今年7月,在山西精心制定、紧急出台的“煤炭20条”中,鼓励煤电联营成为煤炭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

  目前,山西出现了“煤参电”、“电参煤”、“煤电互参”、“组建新公司”等多种煤电联营形式,从“掰手腕”变成“一家人”,全省34户主力火电企业中,产权一体式的煤电联营企业已有22户,装机容量2186万千瓦,占山西主力火电企业装机容量的66.4%。

  晋能集团董事长刘建中认为,煤电联营可以使煤电企业共享利润,提高双方抗风险能力;同时有助减少双方不必要的成本和开支,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效率,有效提高综合效益,达到1+1>2的效果,更能改变山西的能源输出结构,提升能源经济的产业水平。

  同时,山西启动了煤炭现货交易,并发布了国内首个反映煤炭主产地价格的 “太原指数”,促进了价格市场化机制的形成。新交易模式下,山西省境内铁路煤炭销售采用挂牌、竞价、邀约、协商等多样化交易模式,实现了上线交易,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创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目前,山西正在积极进行煤炭中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建立省级煤炭储备、改革完善煤炭资源配置等市场化探索。一系列市场化的改革、创新,正为山西能源经济的绿色升级注入强劲的动力。(刘亮明 刘鑫焱 周亚军)

来源:人民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