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增长势头强劲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0-06





  9月24日,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2024年江苏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结果:2024年评估入围江苏独角兽企业8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430家、瞪羚企业1346家。


  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均指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两者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江苏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发展现状如何,成长路上有何挑战?记者采访了多家上榜企业。


  江苏独角兽企业新增数量全国第一


  瞪羚企业“个头不大”,却像瞪羚一样“跑得快”“跳得高”,被普遍认为是独角兽企业的“预备队”。而独角兽企业,则是达到一定规模和市场地位的初创企业,一般指的是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具备强大创新能力和巨大成长潜力。


  自2017年起,江苏定期开展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我们开展评估工作主要目的是树立高成长企业标杆,培育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张维祥表示,江苏是全国较早启动高成长企业培育的省份。


  评估独角兽企业,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区域创新服务处处长孙逊表示,这不仅需要把握企业是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还要考虑企业的资本属性,是否具有较高融资后估值,以及企业经营情况是否良好。


  从评估结果看,江苏独角兽企业发展如何?与去年相比,今年江苏独角兽企业数量增加3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增加119家。据介绍,目前,我省入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的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其中独角兽企业新增数量为全国第一,发展势头强劲。


  从省内区域分布来看,80家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11个设区市,其中,苏南地区68家、苏中地区5家、苏北地区7家。苏州市拥有独角兽企业最多、达32家,其次为南京市16家、无锡市12家、常州市6家。


  在有望迅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的43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中,苏州拥有220家,占“半壁江山”。其次为南京72家,数量超过30家的设区市还有无锡市和常州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3.5%的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属于江苏“1650”产业体系相关领域,其中23.5%的企业属于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细胞和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相关领域。此外,有超200家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承担、参与或转化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练就“独门绝技”面临多重挑战


  找准赛道,苦练“独门绝技”,是很多独角兽企业的制胜秘籍。


  位于无锡的盛合晶微半导体(江阴)有限公司,在初创期就敢于探索无人区,采用前段晶圆制造环节先进的制造和管理体系,发展高性能的三维多芯片集成封装技术,目前技术迭代已进入亚微米级;位于苏州的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链路对话式人工智能领域深耕10余年,已具有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工程系统研发能力,截至今年初拥有近100项全球独创技术,授权知识产权近150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近550项、软件著作权近400项。


  从实验场到应用场,企业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还要考虑市场化、产业化等多种问题。


  看准自动驾驶行业巨大市场潜力后,独角兽企业图达通公司先是找准了细分赛道,成为超远距激光雷达的先行者。“早期技术不成熟,资源紧张,时间紧任务难,要啃下技术硬骨头不容易。”图达通中国区总裁陈东说。


  作为全球第一家推进1550nm高性能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落地的企业,图达通需要开拓没有人走过的路,不仅要“催熟”供应链,也要确保高复杂度产品落地,通过严格的车规验证。“在苏州政府的支持下,依靠专项智能驾驶的政策,公司的研发、测试及量产等方面工作都得到支持。我们联合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巨头,引领和培养极具创新动力的供应商新锐,磨合打通了上下游供应链,‘催熟’、优化了整个高性能激光雷达的供应链体系,建立起全工业化生产线。”陈东表示,目前,公司在苏州等地建设有高度自动化产线,高性能激光雷达年产能近百万台。


  在热门赛道中,独角兽等初创企业也需要有足够的韧性和应变能力。“在技术大变革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一定要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和调整能力。”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李伟告诉记者,在快速变化的汽车行业中保持竞争力,是非常大的挑战,公司必须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痛点,以便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市场布局。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不断推动产品创新;建立多条智能制造生产线,可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计划和产品组合;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能耗。


  研发投入、市场拓展、运营成本……处于企业快速发展阶段的独角兽,资金需求量巨大。李伟表示,融资渠道和资金链的稳定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前沿科技领域高层次人才紧缺问题也亟待解决,“为了吸引和留住领军人才,企业需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希望政府可以用优惠的税收政策、人才补贴奖励、资金扶持、中长期规划等创新引才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


  期盼更多“商业场景”和“出海”机会


  积极培育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的引领带动作用显而易见。但培育一只“独角兽”,绝非朝夕之功,需要从科技服务、金融支持、人才培育等各方面聚力发力。


  今年获评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南京诺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一氧化氮气体疗法的高新技术企业。诺令生物公司战略投资总监王圣雪介绍,基于技术积累,公司上市了中国首款吸入一氧化氮即时发生治疗设备。产品在正式销售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市场准入难题。医疗器械等产品的审批流程复杂,往往涉及药监、卫健等多个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公司所在的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帮忙协调对接,“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到3年免租政策,还享有人才引进、人才申报辅导培训等一系列暖心服务。”王圣雪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已经进入国内600多家医院。


  另一家潜在独角兽企业某星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主营无人机机库、无人机自动驾驶与识别模块、光伏电站清洁机器人的生产销售,无人机综合操作系统和无人机巡检系统的研发销售。“企业创立之初,分行就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持续从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境内外结算、银企直联等助力企业发展。”交通银行苏州分行普惠部总经理王娟介绍,在获悉该公司订单充足和产品线持续增加、下游回笼周期较长的情况后,分行第一时间走访对接,快速给予企业授信敞口额度1000万元,并给予贷款优惠利率。


  在“技术为王”的当下,独角兽企业正成为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其数量也成为体现各地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就像学校招生抢‘尖子生’,各地也在抢高成长性企业。”江苏省独角兽瞪羚企业联盟执行秘书长林倩认为,就企业而言,必定是择良木而栖,选择最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落脚,所以无论是引进还是留住独角兽、瞪羚企业,构建优质的创新生态圈尤为重要。


  目前,省独角兽瞪羚企业联盟打造了一个由上市公司,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企业构成的企业“俱乐部”,目前已有成员单位2261家。在与各企业创始人交流的过程中,林倩发现,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考验,他们呼唤更多的是“商业场景”以及“出海”的机会。


  “独角兽、瞪羚企业随着新技术新市场而诞生,有细分的‘看家本领’;与此同时,国企央企有深厚的资源禀赋,但在转型升级中也有新的市场需求。二者能否互为补充?”林倩认为,初创企业到瞪羚、独角兽、上市企业的“三级跳”需要一个“加速器”,联盟作为社会机构,可从完全市场化的角度担任这一角色,为企业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目前联盟正在探索推动创新型企业与龙头企业“链式协同”,打造供需对接新模式。今年6月底,针对徐工集团在工程机械与商用车的新能源化、智能制造供应链升级、投资并购等方面的战略布局新需求,联盟精准匹配11家独角兽或独角兽培育企业的创始人走进徐工集团,开展决策层的深度对接,已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和持续深化合作。


  目前,江苏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正持续涌现,但记者梳理榜单也发现,目前江苏独角兽企业单体规模仍然较小,大部分估值还低于50亿美元。今年5月,省科技厅出台《关于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措施》,给出“拓宽多元化培育渠道”“建立精准高效服务机制”“优化升级科技金融服务”“加力登陆资本市场裂变”“集成创新要素扶优扶强”等11条具体支持措施,为独角兽企业开拓更多“商业场景”,为其“出海”护航。


  转自: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