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突破”再造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8-23





  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前海深港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也将迎来成立10周年的“生日”。8月21日,深圳举行前海成立10周年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现前海10年来开发开放取得的重大成果,并将前海的“生机勃勃”概括为“一个奇迹+六大突破”:

  “一个奇迹”指前海发展再造了新时代“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六大突破”指在“深港合作、制度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内地’和对外开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数据显示,10年间,前海注册企业增加值增长44.9倍,年均增速高达89.2%。2019年经济密度达152.6亿元/平方公里,税收密度28.5亿元/平方公里,均位居全国同类新兴区域之首;合同利用外资位居全国自贸区第一,实际利用外资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41亿美元,占深圳市53.3%、广东省20.5%、全国3%;外贸进出口总额8722亿元,其中前海湾保税港区进出口总额1285.5亿元,在全国14个保税港区中位列第一。前海已发展为新时代我国发展最快、效益最好、质量最高的代表性区域之一。

  创速度▶▷发展成效位居全国同类新兴区域之首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深港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田夫说,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十年经历了“初创阶段”(2010—2011年)、“起步阶段”(2012—2014年)、“爆发阶段”(2015—2018年)和“前海模式”的深化拓展阶段(2019年至今)四个时期,主要取得了“六大突破”:

  一是有效扩大香港经济发展空间,深港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截至今年上半年,前海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7万家,注册资本1.31万亿元,累计实际利用港资203亿美元、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89.9%,成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最成功的区域。

  二是探索形成并深化拓展“前海模式”,制度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累计推出的573项制度创新成果中,全国首创或领先226项,其中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法制创新等重点领域推出的首创或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达188项。目前,前海的制度创新成果已分别在全国、广东省和深圳市复制推广了58项、69项和165项,在山西省等区域点对点复制推广434项,成为新时代“制度创新策源地”和“改革开放试验田”。

  三是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体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以“金融+科技+实体经济”为体系,前海已基本建成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珠三角产业升级引领区。目前,前海集聚了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全国首批相互制保险机构、首家混合所有制再保险机构等一批新型金融机构,培育出越海供应链等11家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石墨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项目落地。一大批优质瞪羚企业在前海扎根并茁壮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截至今年上半年,前海累计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24家,内地上市公司投资企业934家,持牌金融机构243家。

  四是深度对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内地”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方面,前海发起成立了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与全国47个自贸片区、42个成员单位搭建起协同改革创新平台;推动设立自贸创新投资基金,首期规模达到30亿元。在服务内地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前海企业已在内地投资设立5.87万家企业,为内地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引领作用。在对外合作重大平台建设方面,前海获批设立“中国前海”船籍港,推动华南地区唯一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太子湾国际邮轮港开港运行,自贸区国际直航航线达到169条,单港航线数量在全国自贸区中排名第一。

  五是精耕细作、精雕细琢,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前海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12亿元,年均增速56.2%,约为深圳的3倍;累计实现206栋建筑封顶,其中建成并交付使用179栋,100米以上高楼77栋;累计建成59条(段)市政道路,“四纵十横”的道路骨干网基本成型,建成运营4条轨道交通线路;累计覆绿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绿色、低碳、森林、智慧、水城”的湾区水城形象加快显现。

  六是创新构建“1+6+9”党建工程体系,党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立前海深港合作区党工委,实现党的领导由“管自身”向“管全域”转变,党组织从建设之初仅有1个党支部、8名党员,发展到122个党组织、1664名党员。

  “对标全国同类新区和开发区,前海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度、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所达到的速度、质量、效益和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再造了新时代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田夫说。

  再出发▶▷从“创业十年”迈向“黄金十年”

  面向下一个10年,前海如何再出发?前海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锦侠受访时表示,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10年来前海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以点带面的蝶变,这为下一个10年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未来前海将持续拓展“前海模式”,在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上准确把握面向未来的使命任务。始终坚持以深港合作、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第一使命,不断探索“一国两制”新实践的前海方案,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始终坚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建设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始终坚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大胆探索创新,形成更多改革创新经验引领全国。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前海将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的实验平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未来产业变革的重要策源地和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核心引擎区域。同时,还将优化提升前海合作发展的引擎功能、对外开放的创新功能、全球资源的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高端产业的引领功能以及城市品质的示范功能。”王锦侠说。

  当日,发布会还书面集中发布了一批含金量高、获得感强的最新政策,涵盖外籍紧缺人才、供应链金融、数字贸易、招商奖励、制度集成创新、城市规划、深港工程建设合作等多个领域。其中,《前海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制度集成创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促进前海商业保理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供应链金融创新示范区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关于促进数字贸易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引发关注。

  《若干措施》主要由“聚焦自由便利”“聚焦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聚焦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三部分构成,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聚焦改革的难点、痛点及堵点问题,研究形成一批具有牵引、推动和示范作用的制度集成创新措施,并围绕相关链条的全面开放,在改革创新的集成性上提出更多突破,深化粤港深度合作的“前海模式”。

  前海是国内最早开展商业保理行业治理的区域,《行动方案》是专门为该行业“量身定制”的全国首个保理行业发展的专项行动方案,将通过“管理一张监管名单、优化一项税收制度、出台一项扶持政策、研究一个沙盒试点、完善一套基础设施、构建一个保理生态圈、形成一项司法保障”,全方位将前海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供应链金融创新示范区。

  《若干意见》则创造了多项领先:是国内首个在数字贸易领域精准落实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文件,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理念提出后国内第一个以“数字贸易双循环”建设为核心的相关文件,将在国内率先探索和建立数字贸易相关标准、率先聚焦于外贸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提出的前海数字贸易产业促进联盟、前海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前海智慧综合保税区、智慧妈湾港将于近期落地,跨境电商全链条数字化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也将逐渐完善或逐步入驻,预计年内将带来100亿元、3年内超过500亿元、5年内超过2000亿元的贸易增量。(张玮)


  转自: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深圳启动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 去年5项全国第一

    日前,深圳全面启动部署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从当天的启动工作会议上获悉,这一试点拟通过创新资源整合、规划,实现知识产权资源与产业经济的协同发展,配合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知识产权经...
    2017-03-22
  • 深圳对台湾地区进出口增速迅猛

    台湾地区是深圳市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据深圳海关统计,2016年,深圳市对台湾进出口总值2081 2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同)增长2 9%,增速较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
    2017-03-24
  • “深圳智造”打破国外高端装备制造商垄断

    2016年前三季度,深圳市新兴产业(包括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增加值5515 61亿元,增长11 2%,高于GDP和规模以上工业2 5个和4 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机器人增长27 6%,新能源汽车产量井喷式地增长了358 8%。
    2017-04-10
  • 深圳将打造国家铁路枢纽城市

    《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深圳将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粤港澳湾区”“东进战略”重大战略布局,综合交通将重点实施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等七大行动,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交...
    2017-04-17

热点视频

村里来了服务队 ——记枣庄市乡村振兴服务二队 村里来了服务队 ——记枣庄市乡村振兴服务二队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