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 《条例》)正式公布,拟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条例》首次立法明确人工智能概念和产业边界,并提出创新产品准入制度,以期破解人工智能产品落地难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法律层面对于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产业的概念尚未有明确规定。《条例》从技术角度对人工智能的概念作出了规定——利用计算机或者其控制的设备,通过感知环境、获取知识、推导演绎等方法,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延伸或扩展。与此同时,《条例》明确将人工智能相关的软硬件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系统应用、集成服务等核心产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各领域融合应用带动形成的相关产业都纳入人工智能产业范畴。
《条例》主要基于人工智能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建立面向产业的算力算法开放平台、定期制定并发布人工智能场景需求清单、设立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等手段,为人工智能及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从数据和算力算法方面来看,《条例》要求政府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同时,建立面向产业的算力算法开放平台,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设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培育共享协作的开源治理生态。从落地方面来看,《条例》致力于解决 “落地难”这一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通过强化应用示范、着力引导开放、创新产品准入,发挥应用场景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作用,更好打通创新 “最后一公里”。 (王英旭 马嫣敏)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