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梅州,处处生机勃勃。
各大工业园区,机声轰隆工人忙碌,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文旅、体育、互联网等绿色产业茁壮成长。
红色教育基地,全国各地前来瞻仰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干群学生热烈开展党史学习,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交通变革,向来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在项目建设跑出“梅州速度”,城市发展干出“苏区风采”的同时,梅州的交通建设也在破浪前行。
在过去5年时间,梅州共建成了5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08公里。借力交通发展之势,梅州从原来的交通“末梢”走向“枢纽”,向粤闽赣边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大步迈进,城市区位实现了漂亮的“转身”。
跨越山海,融“区”融“核”。立足新发展阶段,梅州正加速推进总投资超千亿的综合交通项目,构建“两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络,以更好的生态供给融入和服务“双区”,加强与“核”“带”的融合对接,促进与闽赣的经济互动,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向外
开放平台不断夯实开放空间进一步优化
3月31日,随着第一块高端汽车玻璃下线,标志着梅州圣戈班高端汽车玻璃生产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位于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简称“广梅园”),规划总投资6.2亿元,主要从事高端夹层玻璃压制和新型钢化玻璃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1.8亿元以上。
从洽谈到签约动工历时仅1个月、再到正式投产仅8个月,它刷新了项目落地建设的“梅州速度”。
“从启动到计划投产的时间,已经创下圣戈班集团在全球最快速度,设备在4天内实现通关也是最快速度,这震惊了我们外方股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圣戈班汽车高端玻璃制造项目负责人管春城用“刮目相看”来形容“梅州速度”。
这厢,广梅园引来了“金凤凰”,项目建设乘势而上;那厢,全省首个内陆型综保区梅州综合保税区的建设火力全开,围绕6月底申请正式验收的目标全力冲刺。
谁先抓住机遇,谁就抢抓到发展先机。“建设梅州综合保税区是梅州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一个重要举措。”梅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在多重政策红利下,梅州综合保税区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将为梅州对外开放增添一张闪亮名片。
对外开放,交通是关键。在广梅园和综保区旁,全长72公里的梅汕高速公路穿越一座座大山,蜿蜒前行,打通了梅州对外交流的通道。这是梅州的第一条高速,对外交通的春天自此开始。
在1998年之前,梅州由于地处山区,重重大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展,“出门难”成为山区城市发展难以跨越的一道大坎。改革开放后,各地都在招商引资,而梅州交通不便,项目引不进、留不下,山区人民渴望发展,又是期盼又是焦急。
1998年,钻机轰然鸣响,打破了昔日梅州土地上的宁静。这一年,总投资约33.13亿元的高速公路项目——梅汕高速公路开建;2003年底,梅汕高速建成通车,打通了梅州往潮汕平原的第一条出海通道,告别了梅州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自此之后,一条条高速开建,翻越一座座大山,逐渐形成了梅州对外交通路网的基本轮廓。畅通、安全、舒心、美丽的道路,成为展现新时代魅力梅州的便捷窗口。
现如今,梅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08公里,密度为4.46公里/百平方公里,市区高速公路成环成网,全面打通与河源、赣州、龙岩、漳州、潮州、揭阳、汕尾等市出省出海快速通道。
海铁联运,山海互联。在梅州综保区如火如荼推进建设、招商工作的同时,毗邻的梅州国际无水港也已开始施工。项目建成后,将与梅州综保区实现区港联动、功能叠加、融合发展,梅州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货物可在“家门口”进行装卸、存储、中转、配送。
随着梅州综保区、国际无水港、跨境电商综试区、一类航空口岸等开放平台不断夯实,开放空间也将进一步优化。
“目前,梅州综合保税区以及周边的地区已经实现了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铁路物流网以及港口的无缝对接。未来通过梅州国际无水港,梅州综合保税区将实现向东连接厦门港以及海西经济区,向西连接广州港、盐田港,向南连接汕头港、潮州港,向北通过京九铁路连接欧洲及中亚地区。”梅县园区管委会主任、梅州综保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曾辉说。
向内
“双环”高速加速闭合 文旅产业进一步发展
在梅县区丙村镇,一条客乡老街、一座世界级舞台悄然而起。这个总投资50亿元、占地2000多亩的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仅用了400多天便将“梅江花月夜”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梅州文旅市场、经济复苏带来新鲜血液。
“吃住行游购娱”,在旅游六要素中,“行”排在了第三位。“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好的交通到达性,文旅产业便很难发展起来。
“下了高速就可以到这里吃喝玩乐了。”这是游客前往客都人家游玩的真实写照。就在客都人家项目旁边,全长约15公里东环高速已于去年11月正式通车。至此,梅州首条环城高速顺利成环。
东环高速建成后,丙村镇丙村互通往(返)城东镇竹洋互通的高速公路里程,由原来需绕行50多公里,减少至15公里,驾车通行时间节约20多分钟。“同时,它还与梅龙高速、长深高速、济广高速等共同构筑粤东粤北地区快速通道,对完善粤东粤北高速公路网、畅通区域经济大循环、促进梅州苏区振兴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梅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内环高速的顺利闭合,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周边城镇与梅州核心区的快速通达能力,加速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城市核心区和区域内经济体共同联动,快速形成经济发展的合力。
内环已通,外环待合。如今,梅州各个县区之间也规划建设了高速公路,平远到兴宁有平兴高速、兴宁到五华有兴华高速,五华到丰顺将有大丰华高速五华至丰顺段;平(远)蕉(岭)大(埔)高速和大丰华高速丰顺至大埔段也列入了《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梅州高速公路“大外环”闭合指日可待,8个县(市、区)终将实现互联互通。
梅州以高速为画笔,描绘着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画卷。
叶剑英纪念园、三河坝战役遗址、梅南九龙嶂革命旧址群……作为广东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梅州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然而,一度受制于交通,当地的资源优势并不能获得游客青睐。
随着梅州高速公路“大外环”的建设,当地的旅游景点也将串珠成链,红色游、美丽乡村游等“红绿”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五一”假期,梅州掀起了新一轮的旅游热潮。最新数据显示,5月1日—5日,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92.58万人次,同比增长96.94%;全市旅游总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53.46%。
众多游客带着孩子到红色景区景点、革命旧址、烈士陵园、博物馆等场所,瞻仰烈士、缅怀先辈,聆听热血澎湃的红色革命故事,感悟爱国人士的民族情怀,在学习党史、缅怀英烈中传承红色基因。特别是随着央视一套《绝密使命》电视剧的热播,大埔青溪红色交通线、南方工委旧址等人气大涨,大批游客亲身体验这条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交通战线。
融合
瞄准湾区所需所向 大交通大项目进一步谋划
从长深高速公路转入梅州葵岗互通立交,行驶1.89公里后驶出高速,不一会儿就到了高铁梅州西站。梅州的第一班高铁列车于2019年10月从这里开出,驶向了粤港澳大湾区。
葵岗互通立交是服务梅汕高铁梅州西站的交通咽喉,它打通了梅州各县(市、区)通往梅州西站的快捷通道,实现了高铁高速互联互通、无缝对接。“从高铁站出来,马上就可以坐车上高速,快速到达梅州的8个县(市、区),反之亦然。”梅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广东绿色生态屏障,梅州正努力提速,加密往大湾区的高铁、高速公路通道,缩短时空距离,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快速融湾,高铁是一把“利剑”。梅汕高铁通车3年,梅州也随之按下了经济“加速键”,“5311”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文旅融合蓬勃发展,民生保障不断完善。
梅江区、五华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兴宁市、蕉岭县打造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景田集团矿泉水项目落户五华郭田镇……随着一批批重大项目的谋划和落地,梅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了产业发展优势,在瞄准“湾区所需、所向”的同时,立足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发挥“梅州所长、所能”,实现协同发展。
一组数据显示了梅州发展的进度条。
由交通便利转变成经济发展的红利,其中就包括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2020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试评价中,梅州居粤东西北首位,城市政商关系健康总指数位列全国292个城市第43位,居进步最快城市榜首。同年,梅州共引进招商项目135个,计划投资646.97亿元。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当前,地处粤北地区的梅州正发挥人缘、地缘优势,深入实施人要进来、新产业要进来、龙头企业要进来、货要出去的“三进一出”工程。
如何把梅州营商环境优势发挥好,补好梅州发展短板,主动融入大湾区“交通圈”“生活圈”“经济圈”“人文圈”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梅州答卷”里有行动。
商事登记不超过2小时,印章刻制不超过1小时,首次申领发票在1小时内办结……开办企业全链条环节“缩水”了,这是梅州不少市场主体的直观感受。
“过去要花几天甚至十几天来办理的事情,现在半天完成,每个环节还衔接得特别流畅。”近日准备来梅州开办企业的李先生拿到印章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这种“缩水”的举措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外来企业入驻梅州的发展信心。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梅州地处粤闽赣交界处,东面紧靠福建,北接江西,是粤闽赣边地区的中心城市。在未来五年的规划里,梅州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打造粤闽赣边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实现“五龙入梅江、县县通高铁(动车)”和“两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打通出省出海通道。
随着梅龙高铁全线开工,贯通赣南闽西的瑞梅铁路、梅州至武平高铁项目加快推进,出海新通道华陆、大潮高速建成通车,融入大湾区建设的“梅州进行曲”已经奏响。
梅州交通路网建设成就
1.“十三五”期间,梅州在建高速公路6条,共完成投资240.9亿元,新增高速通车里程226公里。
2.其中,共有5条高速建成通车,即2017年建成兴华高速,2019年建成梅平高速,2020年建成梅州东环、华陆和大潮高速。
3.截至目前,全面打通了与梅州毗邻的河源、赣州、龙岩、漳州、潮州、揭阳、汕尾7个市出省出海快速通道,缩短梅州与珠三角、长三角、潮汕平原和厦漳泉地区的时空距离,加快梅州苏区融入大湾区建设“交通圈”的步伐。
路网简介
根据《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梅州将形成“两环十二射”高速公路主骨架。
其中,“一环”为梅州城区的环城高速公路,已于2020年底闭合成环;“二环”为市域外围各县之间的快速通道,可促进各县(市、区)协同发展。目前,济广、大潮高速已建成,丰华高速计划今年建成通车,大埔至丰顺、平(远)蕉(岭)大(埔)高速则未建设。
十二条轴向射线则是中心城区与各县(市、区)及周边城市的快速联系通道,已建成9条,包括长深高速往蕉岭方向、梅龙高速、大漳支线、大潮高速、汕昆高速、梅汕高速、汕湛高速往河源方向、长深高速往广州方向、济广高速往江西方向。还有梅州至潮州、平远至武平、梅县至永定高速未建设。
沿线案例
“山海协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梅州东部,随着大埔至潮州(含大埔至漳州支线)高速公路于2020年底建成通车,一条连通粤东粤北及闽西地区到潮汕平原和潮州港的致富路呼之欲出。
大潮高速公路的开通,构建了梅潮漳一小时交通圈,不仅方便了梅州大埔、潮州饶平和福建漳州的群众出行,还解决了沿线蜜柚、茶叶、陶瓷的运输问题。从此,山不再高,海不再远。
交通一直是历年梅州发展的高频词汇。今年,梅州提出了“山海协作”这个新词,意指梅州要积极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深化与沿海经济带合作,共谱“山海协作”新篇章。
山与海如何协作?交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潮高速通车,拉近梅潮漳的距离;梅汕高铁开通运营、梅龙高铁首座隧道贯通,向着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挺进;梅州梅县机场新开飞往海南海口的班机,群众出行更便捷……天涯咫尺,山与海的交融更加紧密。
“大埔拥有丰富的产业技能人才,但相对缺乏工业设计、互联网运营等人才,大潮高速的开通,不仅能促进部分人才的回流,还将极大促进两地人才的交流合作。”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富大陶瓷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黄志超说。
长久以来,大埔和潮州一直有产业交流,但是近二十多年以来,由于交通等条件约束,使得大埔陶瓷人才呈单方向流往潮州的态势。
内联外畅,四方坦途。如今,不仅更多采购商、人才进来了,大潮高速还将拉动更多产业资源涌入梅州,加强产业链对接、人才资源共享等,多方位促进梅州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潮州市源润科技有限公司,一字排开的3D打印机正在打印着陶瓷粗胚,随着机器上的指针一针针落下,一个精美的粗胚渐渐成型。该公司总经理郑晓卫介绍,与传统陶瓷行业的不同,陶瓷3D打印主要体现在三个“度”,“分别是精度、速度和洁度。”
据了解,3D陶瓷打印将长达几十小时的陶瓷生产过程缩短到3—5个小时内完成,且过程不需任何模具,把拉坯、上釉、彩绘等传统工艺一次完成,零污染、零排放,大大提高陶瓷厂的整洁度。“高速通车后,我们也把这项技术推广到梅州,支持大埔的陶瓷企业转型升级。”郑晓卫说。(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何苑妮)
转自:南方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