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将改变一个“排辈”方式。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联合公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评估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新的规则下,评估维度涵盖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大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资产余额排名前30的银行可以参评。业内人士认为,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有助于开展差异化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评估维度包括规模、可替代性等每年开展一次
哪些银行可以参评?《评估办法》显示,若某银行以杠杆率分母衡量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在所有银行中排名前30,或者曾于上一年度被评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则应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范围。2019年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将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向参评银行发送数据报送模板和数据填报说明,收集2018年数据来开展。
评估维度有哪些?《评估办法》明确,首先采用定量评估指标计算30家参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得分,评估的一级指标包括“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指标权重均为25%;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共13个,包括理财业务、非银行附属机构资产、境内营业机构数量、金融机构间资产负债等。得分达到一定分值的银行被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初始名单,再结合其他定量和定性信息作出监管判断,综合评估参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新京报记者表示,2018年“一行两会”发布《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监管和处置作出总体安排,这意味着我国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防范金融机构“重要而不能倒”问题。
“此次《评估办法》借鉴了国际上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指标,更加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董希淼称。
另据了解,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每年开展一次,最终名单经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确定后,由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根据名单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差异化监管。
有助于开展差异化监管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大背景下,颁布实施《评估办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系统重要性银行,是规模较大、结构和业务复杂度较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较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难以替代的关键服务,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而无法持续经营,将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银行。
温彬称,截至2018年底,我国有45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占金融机构数量比超过90%,银行业总资产268万亿元,占比近90%,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80%左右。在4500多家银行中,6家大型银行资产、存款、贷款、从业人员占比都在40%左右。“可以说,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上,系统重要性银行稳,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业基本就稳住了。”
对于差异化监管,温彬认为,《评估办法》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分类标准。过去我国银行按规模大小分为大型、中小型银行;按业务领域分为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银行;按所有权归属分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过去分类标准是物理性的、浅层次的,那么这次则是充分考量银行功能、地位、作用基础上的,本质性的、深层次分类,对于实施差异化监管和差异化货币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他预计,6家国有商业银行、2家政策性银行、1家开发性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10家左右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将进入备选,其中打分结果有望选定20家左右的银行作为第一轮系统重要性银行。(程维妙)
转自:新京报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