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日前印发了包括轨道交通、机器人、智能汽车等在内的9个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作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细则,到2020年这些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产业化水平将大大提升,实现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
(图片来源:互联网)
据介绍,今年11月底,发改委发布了新的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包括轨道交通装备在内的9大重点产业未来将得到重点支持和提升,计划到2020年,在这些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创建一批国际公认的中国标准。
而此次公布的大重点领域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就是对三年行动计划的一个细化。例如,在智能化汽车领域,计划到2020年,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基本建成并投入实质性运作,智能汽车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车用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千克,高度集成式纯电直驱动力系统实现产业化。
同时,北斗系统未来将能够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实时精密定位,并发在线服务能力达到汽车千万辆级别,具备车辆行驶状态、违规行为实时监控与告警能力。并由互联网骨干企业组织建设软件系统研制测试平台,面向高级别智能驾驶技术应用提供软硬件和系统级解决方案,车辆检测准确率超过92%,单日模拟测试能力达到百万公里级,场景数量达到万级。
发改委介绍,上一轮的增强制造业竞争力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培育了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积蓄了发展新动能。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但同时,我国制造业当前仍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因此,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就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推动力量。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等的根本要求。未来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对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根据计划,未来将把创新作为制造业实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引导创新资源向制造业领域汇聚,并充分发挥市场在制造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以质量提档升级带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副部长李金波表示,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制造业带来了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正向着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拓展。
发改委介绍,未来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运用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完善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鼓励政策,健全研制、使用单位在产品创新、增值服务和示范应用等环节的激励约束机制。
同时,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行动计划实施的信贷支持。支持重点领域制造业企业产融结合,开展产品融资租赁业务,推进租赁资产证券化试点。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符合条件的行动计划实施企业在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吸收私募股权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发改委表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以3年为一个周期滚动实施,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环境条件变化,动态调整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并且,为了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将逐一制定出台各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实施方案。(记者 李志勇)
转自:经济参考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